《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知识过关检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A.事物量变的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3.辩证的否定观是指①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其实质就是扬弃③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④要求人们做到不唯上,不唯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据此做5--6题5.树立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是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6.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7. 2008年北京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
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它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①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摒弃别人、前人的经验③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④大胆抛弃一切,极富革命的批判精神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段话说明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9.下列说法中,包含着辩证否定原理的是①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既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又不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②任何生物体的存在,都是同化和异化的对立统一③“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思潮④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一方面要学习国外一切东西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0.《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1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主观、任意的否定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这符合A.辨证的否定观B.形而上学的否定观C.历史虚无主义D.全盘抛弃的观点14.十七大报告指出,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之所以强调自主创新,是因为创新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15.唯物辩证法和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
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就必须①具有批判性思维②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这句话说明了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③要敢于突破和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17.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③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2007年3月28 《人民日报》报道,去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3910件,增速居全球首位,但专家指出,我国属原创性的专利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从哲学上看,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A.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B.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认识和改造规律C.解放思想,勇于否定一切既有理论D.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发展真理19.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对我们青少年启示是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思考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培养创新意识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明、创造新的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材料说明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③中国科技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④科技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广阔的影响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21.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2.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
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24.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6.辩证法的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B.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都会被彻底否定、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和源泉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27.“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两院院士王选埋头苦干18年,研究出第1代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这体现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C.创新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28.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谦虚好学,不耻下问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29.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表明A.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B.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C.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创造性想象是理论创新的基础30(2007海南)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 C. ①④D.③④(07海南)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据此回答31-32题31.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2.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 )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3.(2007山东33)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