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文化馆现有职工人,内设个部室,即办公室、群文调研部、文艺演出部、艺术展览部、民间艺术部、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物业管理部、艺术幼儿园。
馆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文化馆大楼平方米、艺术培训中心平方米。
固定资产从原来的万元增加到多万元,是年前的倍,馆内各种设备价值万元左右。
近年来,我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进一步加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陕县文化馆先后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先进文化馆”、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三门峡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文化下乡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服务兴县富民标兵单位”、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馆”。
一、改革创新,注重发展,着力抓好基本阵地建设
基本阵地是开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文化馆职工施展才华的舞台。
对此,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闹非凡的场面,自感无趣,只得灰溜溜走了。
年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陕县文化兴隆,××县算命成风》为题,对我县的文化大院活动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二、采取措施,组建队伍,围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我们从年月,想方设法先后组建了支文艺团队。
一是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艺爱好者中选拔优秀表演人才多人,组成了“兴县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到农村、到基层巡回演出;二是将活跃在文化馆周围的一些戏剧爱好者组织起来,利用馆里的排练厅和音响设备,成立文化馆群乐艺术团,在县城社区和附近乡村开展戏剧广场演出,大约有多人,先后排演了极富教育意义的《打碗记》、《雨过花更艳》等剧目,演出多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以艺术幼儿园幼师和文化馆音乐舞蹈老师组成文化馆舞蹈队,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共有人。
这三支馆办文艺团队的所有人员都是义务演出,不要任何报酬,服装、道具和演奏乐器也大部分都是自己掏钱购置的,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和县城社区,一有活动,电话通知,基本上都能做到召之即来,即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又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弥补了文化馆活动经费的不足,可以说各得其所。
有了这三支人员相对固定馆办文艺团队,文化馆开展活动的实力得到了增强、范围得到了扩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我们紧紧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例如:围绕县里“强农富民、强工兴县”的发展思路,我们创作了《兴县富民之歌》;围绕县城建设,创作了表演唱快板《说县城、唱县城》、《逛县城》、小品《父母心》;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作了戏剧小品《家庭擂台赛》;围绕农村稳定,创演了小品《乡里乡亲》等。
还结合平时的一些中心工作创作了多个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山东快书、对口词、三句半、诗朗诵等短平快的文艺节目,通过兴县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
五年来,共行程多公里,下乡演出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多万人次。
这些活动规模大、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外,县里搞旅游项目建设,我
们主动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各个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先后出版《甘山揽胜》、《空厢寺故事》、《高阳山传说》三本书籍对外宣传,扩大各个旅游景区影响,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
建设高阳山景区时,县里曾组织一些人撰写楹联,我们及时地将这些楹联收集起来,发动全县书法爱好者进行创作,然后举办“高阳山楹联书法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作为才有地位”。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了加油鼓劲的作用,因此群众欢迎,领导满意,业余文艺爱好者高兴。
文化馆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在县领导心目中有了一定的份量。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县级文化馆只有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为政治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群众服务,才能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生命力。
三、创新形式,常抓不懈,使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中心工作,面向基层群众,发挥阵地作用,服务发展、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活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阵地活动:有演讲赛、知识竞赛、器乐大赛、声乐大赛、象棋赛等。
二是文化下乡:主要是文艺演出,每年多场次,另外,春节期间还有至次义写春联活动。
三是广场活动:主要是戏剧演出、文艺晚会、消夏晚会等,每年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