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3)加入到修复现场的微生 物会与土著菌株竞争,可能 因其竞争不过土著微生物, 而导致目标微生物数量减少 或代谢活性丧失 ;
(4)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以 从土壤中分离。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1)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环境修复技术有效 的集成;
(2)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基因工程菌的开发; (3)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 (4)做大量的野外试验以获得准确的试验参数与室
真菌:木霉、曲霉、青霉、枝孢霉等属的菌株,酵母 有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中的菌;
放线菌:洛卡氏菌属和分支杆菌属,但对烃类降解 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积累。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投菌法
生物培养法
原位修复
(In-situ bioremediation)
生物通风法



土地耕作法

堆肥法
异位修复
(On-situ bioremediation)
致谢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
(2) 修复所需时间短; (3) 修复工程对周围环境
影响小; (4) 不产生二次污染; (5) 原位修复可使污染物
在原地被清除,操作 简便; (6) 成本低。
微生物修复存在的 问题
(1)不是所有的污染物都适 合于微生物修复;
(2)有些化学品经微生物降 解后,其产物的毒性和迁移 性比原化合物反而增减;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 修复技术
目录
一、背景及现状 二、基本概念 三、修复机理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六、应用前景
一、背景及现状
开采
加工
储运
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主 要环境问题!
一、背景及现状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万吨石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 石油工业固体废弃物堆放量达到1884.5万吨,占地面积约181 万m2,年产石油污染土壤近10万吨。
三、修复机理
? 修复机理在于,某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烃类物 质作为其生长所需碳源和能源,并在其体内酶的 催化作用下将这些石油烃类物质水解为甘油、脂 肪酸,最后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 实质是生物降解 ,即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 污染物) 的分解作用。Biblioteka 三、修复机理石油降解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属 、黄杆菌属、棒杆菌属、无色杆 菌属、不动杆菌属、小球菌属、弧菌属、蓝细 菌等;
预制床法 生物反应器法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原位修复 不需要将土壤挖走,直接向污染土壤中投加 N、P 等营养物质和供氧,促进以石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的 生长。
异位修复 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进行集中生物降解。
在杂酚油、石油、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已获 得了一些成功案列。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微生物修复的优点
(1) 污染物被完全从环境 中去除;
六、应用前景
?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耗资少,处 理效果好等优点,因其许多国家的重视,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旨在研究和推 动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通过研究人员的 努力,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已走出实 验室,并在许多受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污 染的土壤修复计划中得到应用。
六、应用前景
? 一些工程技术如原位处理、生物通风、挖 掘堆处理、反应器处理等已经比较成熟, 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随着国家 对环保的日趋重视,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 技术必将展现更广的应用前景。
土壤的石油污染治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
微生物修复技术
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补充经 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在优化的环境条下,促 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降低有毒污 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修复被污染的 土壤的方法。
三、修复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对石油中不同烃类化合物的 降解机理不同,难易程度和降解速度也不同。一般 认为, C10-C18 范围的直链化合物较易分解, 烯烃 最易分解,烷烃次之,芳烃较难,多环芳烃更难, 脂环烃类对微生物作用最不敏感。 目前报道的石油 污染物的生物代谢机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对石油中 烃类化合物的降解方面。
内试验结果相比较,以期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如基因工 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被吸纳运用于生物修复, 提高了该技术的处理效率,使得可行性与有效性逐 渐加强,降低了处理成本。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是万 能的,只有同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组成统一的处理 技术体系,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修复污染土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