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实验指导书欧东新、韦柳椰编著实验一WDDS-1数字电阻率仪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认识WDDS-1数字电阻率仪及掌握其使用方法。
2、掌握在水槽中测量均匀半空间视电阻率的方法。
3、掌握各种装置的视电阻率K值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准备WDDS-1数字电阻率仪一台,万用表一台,电池箱一个,带鳄鱼夹导线若干,大头针若干,水槽跑极装置一套。
记录纸一张,直尺一把,铅笔,橡皮。
三、实验步骤1. WDDS-1数字电阻率仪认识及参数设置(一)熟悉仪器的面板(图1.1)。
图1.1 WDDS-1面板图1.2水槽WDDS-1测量视电阻率装置图第 1 页(二)检查仪器。
(1)开机,按“↑↓”键,调节液晶屏对比度。
(2)按“电池”键,检查仪器电池电压。
当电池电压< 9.6 V 时,更换8节2号或3号1.5V 电池。
(3)按“设置”键,设定供电时间仪器默认为0.2秒(显示数字为2),实验一般选用0.5秒,输入数值5后按“确认”键。
2. 按照 图1.2 接好实验装置。
测线布置在水槽中间,测点距10cm ,一直延伸到水槽边沿。
3. 测量(以对称四极电剖面为例)。
(1)按“电源”键开机。
(2)按“排列”键输入线号 ,如:NL=01。
按“确认”键后,显示排列方式。
(3)排列方式共有9种。
按“↑↓”选择对称四极电剖面,不用按“确认”键确认。
9种排列方式如下:1.4P-VES 四极电测深2.3P-VES 联合电测深(含三极电测深)3.4P-PRFL 对称四极电剖面4.3P-PRRL 联合剖面(含三极动源电剖面)5.RECTGL 中间梯度装置6.DIPOLE 偶极—偶极装置7.IP-BUR 井-地电法8.INPUT K 传送K 值9.5P-VES 5极纵轴电测深(4)按“极距”输入极距号,如:NO=01,按“确认”键,显示:AB/2=XXXX,MN/2=XXXX,输入数据(单位为m )并按“确认”键,再按“停止”键,显示:K=XXXX.利用式(1-1)验算K 值。
(仪器由于利用二进制进行存储,由于位数原因,有误差。
)111112 -⎪⎪⎭⎫ ⎝⎛+--=BN AN BM AM r r r r K π (1-1) (5)按“测量”键进行测量。
显示结果参数如下:NL= NP=SP= mV=R= e=V= V =NL 测线号,NP 测点号, SP 自然电位(mV ), R 电阻率(欧姆米)e 电阻率重复误差(%) , V 一次场电压(mV ), V 一次场电流(mA )将相关数据记录到记录纸上(每个点要至少测量两次,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5%),利用式(1-2)验算视电阻率。
采用同样的装置从水槽中心的测点一直测到水槽边沿,并现场绘在坐标纸上(图1.3)。
横轴为测点,纵轴为视电阻率。
这种装置不变,横向移动测量的方法称为剖面法,绘制的图件称为视电阻率剖面曲线。
图1.3 视电阻率剖面图IU K MN s ∆=ρ (1-2) (6)跑极,向水槽边沿平移所有电极,每次移动10cm ,直到边沿为止。
(7)如果不改变极距,直接按“测量”,测下一个点。
如果要改变极距,按“极距”键重新输入新的极距后再按“测量”键测量。
(8)测量完成后,将显示测量数据,按“确认”键将存储数据。
若按“停止”键将推出测量,不存储数据,并在屏幕右上角显示‘¥’,表示上次测量数据未存储。
4. 其他的排列装置操作和参数设置大同小异。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他装置的测量。
5. 接地电阻监测。
(1)用WDDS-1。
将N端用大头针接地(这个实验实际是放入水中),把A、B、M端任何一个与R地端相连。
按“R地”键,仪器将测量其对N端的大地电阻。
单位为KΩ,如果开路则显示M>MAX!!!。
(2)用万用表监测接地情况(在野外实际更方便)。
将万用表拨到Ω档,将一根探针放接地,另一根探针碰触A、B、M、N接线柱。
如果电极已经接好,万用表将摆动,并显示接地电阻。
6.操作注意事项:(1)严禁将直流高压,A、B、M、N相互混接。
(2)如果仪器显示“I>MAX!!!”,表示过流,请关机检查AB是否短路。
(3)测量电流小于1mA时,仪器显示:AB开路。
(4)测量电压值SP绝对值大于1000MV显示:自电过大!(5)测量电压值小于1mV 时,显示:一次场过低!(6)操作员应定时检查电池电压,其值应大于9600MV。
(7)仪器在执行某一功能结束时,请勿关机。
因为仪器有可能在对内存进行读写,这样有可能造成数据混乱。
(8)如果在查看测线表时,发现有重复的侧线号或其它未曾建立的测线时,表示内存管理有误,此时应清除所有数据,对内存重新初始化。
在主程序状态下,按“清除”键,将提示选择:1.清除测线数据2.清除所有数据。
按“2”键,显示“clear all ?”,若要清除所有数据,按“清除”键。
若不想清除,按任意键,包括“确认”键。
(9)每个测点的极距常数或排列必须正确设置。
(10)测量电池电压正常,但测量其它参数不准确或差异很大,检查M N电缆是否接好,电极接地是否良好。
(11)如果开机无任何显示,表示对比度参数被修改或显示部分有故障。
应先重复按键,加大对比度调节。
若仍无显示,可开机箱检查显示器电缆或电源线。
(12)如果供电部分不正常,检查A、B是否短路(因WDDS-1有过流保护功能,一旦发生过流,只有关机后再开机方能重新供电),保险管是否熔断或接触不良(保险管再供电板上)。
四、思考题1. 用不同的排列装置所测得的视电阻率是否一样?2. 电极靠近水槽边与电极位于水槽中心时所测视电阻率有何差异?是何原因?五、实验要求1.每人按步骤,至少操作一次仪器,并观测一个剖面的电阻率。
2.至少用2种不同的排列装置进行测量。
3.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的目的,步骤,画出所用排列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4.回答思考题。
实验二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与内容1. 掌握联合剖面测量的方法。
2. 了解联合剖面曲线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特征。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准备WDDS-1数字电阻率仪一台(带8节2号电池),万用表一台,电池箱一个(带60节1号电池),大头针若干,水槽跑极装置一套,低、高阻板状模型,低、高阻球状模型。
记录纸一张,单对数坐标纸一张,直尺一把,铅笔,橡皮。
三、实验步骤1. 在水槽中放置低阻球体球体,顶面埋深1~4cm ,测线通过球心在水面的投影。
联合剖面法极距按AO=8cm,MN=2cm,点距2cm 设置。
无穷远极距离测线垂直距离5倍AO 以上。
按(3-1)式计算装置系数。
MNAN AM r r r K ⋅=π2 (3-1) IU K MN s ∆=ρ (3-2) 2. 按图3.1布设联合剖面法电极,连接仪器,在WDDS-1上设置极距参数等。
准备好记录纸和单对数坐标纸。
图3.1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装置图3. 逐点移动电极,测量(注意:测量完A s ρ后要给B 极供电,A s ρ和Bs ρ都测完才跑极)。
记录u ∆,I, s ρ每个数据要至少测量两次,要求误差不超过5%,按(3-2)式计算视电阻率。
如 图3.2把联剖曲线绘在单对数坐标纸上。
图3.2 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图中横坐标为测点位置,采用算术坐标,单位cm ;纵坐标为归一化视电阻率1ρρs ,采用对数坐标,s ρ为实测视电阻率,1ρ为远离低阻体的视电阻率,1ρ基本上等于水的电阻率。
仪器操作步骤:(1)开机,按“↑↓”键,调节液晶屏对比度。
按“电池”键,检查仪器电池电压。
按“设置”键,设定供电时间仪器默认为0.5秒,输入数值5后按“确认”键(2)按“排列”键输入线号。
(3)按“确认”显示排列方式。
按“↑↓”选择3P-PRFL 联合剖面。
(4)按“极距”键输入极距号,如:NO=01,按“确认”键;输入数据(单位为m ):AB/2=0.08,MN/2=0.01,并按“确认”键,再按“停止”键,屏幕显示K 值。
(5)测量:ρ:将A接线柱夹子与A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测量。
测As在2号和4号排列下,版面显示“A-极供电?”,按“确认”键为A极供电并显示测量ρ(其他键表示B极供电);将测量参数记录到记录纸上。
结果As按“确认”键存储数据ρ:将A接线柱夹子与B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再按“确认”键,名义上是测Bsρ结果(不管负号),按“确认”键存储数据。
对A极供电,实际上是对B极供电。
记录Bs(6)跑极,重复测量过程。
4.换高阻球体,用相同的装置再测一遍。
四、思考题1. 电法勘探中为什么要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2. 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有何特征?3. 为什么要设置无穷远极?五、实验要求1.每人按步骤,至少操作一次仪器,并观测5~10个点的视电阻率。
2.绘制联合剖面曲线并进行分析。
3.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画出所用排列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4.回答思考题。
实验三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有高密度功能)操作。
2.掌握高密度电法野外勘探方法。
3.掌握高密度电法各种装置参数的计算设置方法。
4.用surfer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准备WDDS-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带8节2号电池),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一台,高密度电极60个,高密度专用电缆2根,接地电极一根,鳄鱼夹短导线5根,万用表一台,电池箱一个(带60节1号电池),记录纸一张。
三、实验步骤1. 选择一片开阔的空地,按照图5.1布置实验装置。
图5.1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布线图注意:1. 电极箱和仪器内也要装电池。
2.图中虚线是用来测量电极接地情况的,在开始数据采集时要断开。
2. 开机,按键显示功能菜单,测量菜单(图5.2)。
3. 接地电阻检测:把图5.1中的虚线连接好,在测量菜单这里是A确认键,屏幕显示:“请打开电极箱电源”,打开电极箱电源,当电源指示灯不再闪烁,按主机确认键,检测电极接地电阻,屏幕显示:R=XXX.X KA=1R表示接地电阻,A后面数字为电极编号。
图5.2 进入高密度I测量菜单步骤注意:功能菜单中1、2模式之间转换及3、4模式之间转换会清除内存!4. 设置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装置、滚动数、剖面数、电极数等。
装置:电极排列方式,共有13种。
滚动数:滚动线的条数。
此参数只在滚动装置时有效。
剖面数:剖面线的条数。
实接电极数:实际接入的电极个数。
下面介绍常用的2种装置:(1)α排列电极及数据点排列如下:图5.3 α排列示意图视电阻率断面为倒梯形。
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图中方框内数据点);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