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姓名:
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2014-2-28
目录
引言 (5)
一、正当防卫 (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5)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5)
(三)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6)
(四)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 (7)
(五)正当防卫的防卫时间 (7)
(六)案例分析 (7)
二、防卫过当 (9)
(一)防卫过当的表现 (9)
(二)防卫过当的构成 (9)
(三)防卫过当的制裁 (10)
(四)案例分析 (10)
三、排除于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行为 (11)
(一)防卫挑拨 (11)
(二)互相斗殴行为 (11)
(三)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11)
参考文献 (12)
[内容提要]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本文试从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从主体上把不法侵害的主体分作个人主体与单位主体,并对二类主体的不法侵害的持征作出描述,明确指出了对二类主体的防卫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1]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刑法防卫特性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
引言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

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然而,认识正当防卫的条件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根据,脱离刑法的具体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便无从谈起。

当然,刑法的规定是简练概括的,并不能确切的指明正当防卫成立的全部条件,这要求我们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刑法理论上加以补充和完善。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才能全面理解正当防卫制度:
首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其次,有助于实现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再次,有助于划清正当防卫和非正当防卫的界限;
最后,有助于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

总言之,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一项权利,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公民,应彻底理解正当防卫这一刑法理论,掌握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以便更好的利用正当防卫这一武器,积极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一、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首先,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

根据我国刑法解释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

但是,正当防卫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性质上有着内在本质的区别。

我们只有明确正当防卫的目的,才能知晓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三)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结合上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定义,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看它是否具备正当防卫的五个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

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

不法侵害行为是指违反法律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既包括构成犯罪的严重不法行为,也包括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类的不法行为,而且这种不法侵害是客观的、现实的。

如果实际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自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的,不是正当防卫,而是属于假想防卫。

对于那些有合法依据的损害行为,受侵害人或者他人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例如,公安机关正在捉拿犯罪嫌疑人,这时犯罪嫌疑人不能以正当防卫伤害公安机关捉拿人员,因为公安机关的行为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这个条件解决的是不法侵害的真实性和适时性问题。

如果不符合这个时间条件的防卫,称为防卫不适时。

防卫不适时,有两种: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就实施防卫,叫事前防卫;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实施的防卫,叫事后防卫。

防卫不适时,属于故意犯罪。

例如:甲某拿匕首抢劫乙某,乙某夺下甲某的匕首,并将甲某推倒在水泥地上,甲某当即昏迷。

乙某随后用匕首将甲某杀死。

乙某在甲某昏迷已经丧失侵害能力的情况下继而将甲某杀死,就属于事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