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跟着古诗学写作 专题二 咏物作文之写物突出特色
跟着古诗学写作 专题二 咏物作文之写物突出特色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 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
冬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之境。
片段训练
写几段文字,在写作的时候抓住某一特点来写,使其突出。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 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 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 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 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 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 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专题二 咏物作文之写 物突出特色
原文呈现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诗歌大意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
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 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逐句分析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 顺势而出了。
技法讲解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 出了早梅的形神。寒梅的特点(白玉条),寒梅所处的环境(林村傍溪桥)。一首 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描摹出了早梅的颜色(洁白)、所处地点(偏僻)、季节 (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 此诗紧扣早梅的色泽来写,运用人的感观错觉,化实为虚。前两句写实,第一 句写梅的颜色与形态,后一句写梅花开放的地点。后两句将白梅疑作雪,就将上句 的写实,过渡到写虚上来,一个疑字是本诗的诗眼,就是诗人的主观意识。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 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 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 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 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 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 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 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 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 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请继续阅读 专题三
咏物作文之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