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穴位保健精品PPT课件

常用穴位保健精品PPT课件

• 操作:微微张嘴,将双手的中指指尖放在该穴位上,慢慢用力按压。每次按 压3-5秒,重复5次。
常用穴位保健
4、“迎香”通鼻塞 • 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最后一个穴位,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
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 姿势。 • 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鼻塞 ,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可预防H7N9禽流感等。 • 操作:用食指适当用力按揉5-6分钟,或以鼻子通气为度。
常用穴位保健
• 5、突然晕厥掐“人中”
• 人中穴,又名水沟,属于督脉,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即上嘴唇沟 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昏迷,晕 厥,暑病,癫狂,臆语,痫症,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 ,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瘟疫,脊膂强痛 ,挫闪腰痛等症。
• 操作: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压劳宫穴,时间自由 掌握,以症状缓解为度。
常用穴位保健
• 8、健骨壮腰找“后溪” • 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位于小指尺
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即微握拳,第5指掌关 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主治: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
• 操作:用拇指端按于鼻唇沟的中上处,用力顶推,以每分钟20-40次 为宜。
常用穴位保健
• 6、“鱼际”防秋燥
• 鱼际穴,手太阴肺经穴位,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主治: ①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②咳嗽,咳血。③小儿疳积
• 操作:以一手拇指指腹搓按另一手的第一掌骨皮肤,沿着掌骨平行的方向来回搓动,并在中 点处稍用力按压鱼际穴,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 操作:以食指指腹按揉合谷穴5-10分钟,揉按时可以变指腹揉为指甲 掐揉,以增强刺激量。
常用穴位保健
• 10、“阳池”温四肢 • 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与大陵穴相对。 • 主治: 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②腕痛。③消渴、
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等 。 操作方法:使用双手的食指略微用力按压穴位,每次持续3秒,10次为1 组。早、中、晚各一组。注意:穴位不需要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
常用穴位保健
• 3、耳鸣按“听宫” • 听宫穴是手太阳小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后一个穴位,也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
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 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张口取穴 。 •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痛,癫狂痫、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 头昏。
经络
•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 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 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 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 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 、“络脉”和“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 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 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 操作:长期保持坐姿的人,可将双手放在桌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来回滚动后溪 穴。开车族在堵车时也可手贴方向盘揉动后溪穴,每次3-5分钟,每小时做1次即可。
常用穴位保健
• 9、牙痛按“合谷”
•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 中。
• 主治:齿痛.手腕及臂痛等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头痛脊强,耳聋,下 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 痛等症。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 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是足阳明 胃经穴位之一。四白穴的准确位置是:目正视,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痒痛,目翳,
口眼歪斜,头痛眩晕。眼保健操中,也有“揉四白穴”一节。
常用穴位保健
• 2、“四白”“睛明”眼保健。
睛明穴 是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个穴位,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
、阴跷五脉之会。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迎风流
经络
• 释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 • 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
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 。
• 组成: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奇 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 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 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 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 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 “正经”。
常用穴位保健
• 7、“劳宫”解苦夏 • 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
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 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 这个重合的地方即是劳宫穴 •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 带血,胸胁支满,黄疸。
常用穴位保健
• 1、头痛找“太阳” • 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即眉梢、目外呲之间后一寸处。 • 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 • 操作方法:用双手中指在太阳穴上转圈揉按,先顺揉7-8圈,再逆揉
7-8圈,反复几次。
常用穴位保健
• 2、“四白”“睛明”眼保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