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的热力环流【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
知识点2:自然界的热力环境)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0年河南平顶山检测)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①②③④A.①B.②C.③D.④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大气受热过程B.水循环C.热力环流D.大洋环流【答案】1.A 2.C[解析]第1题,箱体底部放置冰块的位置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热水处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因此箱底冰块处气压高于热水处,空气从冰块处流向热水处;然后顺时针画出空气运动方向,可判断烟先是下沉,然后顺气流流向热水处,呈顺时针流动。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空气的运动主要是由于箱底冷热不均引起的,因此模拟的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知识点1](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附中检测)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
据此,回答第3~4题。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切大葱或洋葱时点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感的原理是()A.空气受热加大风速B.空气遇冷减小风速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D.空气遇冷收缩下沉4.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ABC D【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点蜡烛处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切洋葱处相对冷却降温,从而导致桌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形成热力环流,从而缓解大葱或洋葱对眼部的刺激。
第4题,点蜡烛处气温升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两侧气流下沉,据此可判断形成的热力环流。
[知识点2](2020年黑龙江鹤岗一中检测)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图甲),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图乙)。
据此,回答第5~6题。
图甲图乙5.“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C.便于采光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6.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A.从四周流向水池B.中央为上升气流C.从水池流向四周D.四周为下沉气流【答案】5.A 6.C[解析]第5题,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塔下水池温度较周边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故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是从水池流向四周。
[知识点1](2020年湖北宜昌检测)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第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②→①B.③→④C.①→④D.③→②【答案】7.A8.B[解析]第7题,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所以②>③>④>①。
第8题,图示近地面②处空气遇冷下沉,空气由①流向②;③处空气受热上升,空气由③流向④;根据气压关系,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高空空气由④流向①。
二、非选择题(20分)9.[知识点1、2](2020年山西运城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材料如图1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
图1图2(1)读图1,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
(4分)气压:_____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________,昼夜温差:________。
(4分)(3)图1中,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高空的风向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
(填序号)(8分)(4)图2中,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4分)【答案】(1)②>①>③>④①>②>③>④(2)①>②①<②(3)②①③④(4)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强了空气流动。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总分:45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2020年浙江温州联考)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图甲示意),素有美国“风城”之称。
图乙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甲图乙1.“风城”最主要的成因是()A.接近冷空气发源地B.地形平坦,摩擦力小C.毗邻最大淡水湖群D.地处飓风主要通道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当时为白天,吹湖风B.当时为夜晚,吹陆风C.当时为夜晚,吹湖风D.当时为白天,吹陆风【答案】1.C 2.A[解析]第1题,五大湖由于水域面积大,与陆地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容易形成湖面与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湖陆风,导致芝加哥多大风。
第2题,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水气温低,湖面形成高压,风由湖面吹向陆地,导致旗帜向陆地飘扬。
[综合思维]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3.B 4.C[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
第4题,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
[综合思维]读“某地剖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第5~6题。
5.关于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A.M>N>P>Q B.M>Q>P>NC.N>Q>M>P D.N>M>Q>P6.关于图中四点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N点温度较高,大气由N点向M点运动B.由于N点温度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C.由于Q点气压高于P点,大气由Q点向P点运动D.由于P点气压高于Q点,大气由Q点向P点运动【答案】5.D 6.C[解析]第5题,由图中三条直线代表的等压面及其数值,可直接判断出四点气压高低的排序是N>M>Q>P。
第6题,M、N两点位于近地面,海拔相当,由等压面可判断,N点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区,气温较低,大气收缩下沉;M点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区,气温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气由N点向M点运动,A、B项错误。
P、Q两点位于高空,海拔相当,Q 点气压高于P点,大气由Q点向P点运动。
[地理实践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
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9题。
7.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A.6时~8时B.10时~12时C.12时~16时D.0时~4时与22时~24时9.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②机动车限行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渗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7.D8.D9.A[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热岛强度最大,故该季节热岛效应最强。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段有两个,即0~4时与22~24时。
第9题,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机动车限行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增加了市区的人为热源,会加强城市热岛效应;道路铺设渗水砖可增大下渗量,但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不大。
二、非选择题(18分)10.(2019年安徽省皖西名校适应性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因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
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
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
如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比较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8分)(2)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4分)(3)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
(6分)【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3)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蓝莓植株高度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土壤积雪(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