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件2013汇编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 甫 草 堂
杜甫祠
杜甫行吟图
我国古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要求工对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 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 篇。
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 生一长去明紫妃台的连山朔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 座面向着黄昏。
杜甫的情怀 1、故园之思
2、羁旅漂泊之愁 3、家国之忧
合作探究4: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 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
• 枫叶凋零、万物萧森 • 浪兼天涌、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孤舟一系 • 催刀尺、急暮砧
忧国忧民 孤独沉郁
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 ,透出的是“沉郁”;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 伤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预习检测:导学案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使两岸漫山遍野的枫树林衰 巫山巫峡气萧森。败萧瑟飘阴零森,。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满目
江塞间上波风浪云兼接天地涌阴,。巫际峡,江山中上的风波云涛漫汹卷涌 天澎 地湃 一接 片连 阴天 沉。
一丛丛的菊花已开两度,使我像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诗
却未
在与 枝群
• 昭君故里即是今天
头芳 独同
的湖北省宜昌市兴
欢温 笑暖
山县宝坪村,又名
王家湾。它面临香
溪水,背靠纱帽山,
群峰林立,崖壑含
翠,橘林丰茂,山
明水秀,极富诗情
画意。村内有楠木
井、娘娘井、梳妆
台、望月楼等遗迹;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合作探究1:诗中写了哪些景 物(意象)?
• 玉露、枫树林、 • 波浪、风云、 • 菊花、孤舟、 • 白帝城
意境?
• 阴沉萧森 • 肃杀凄凉
•黯淡萧条 •动荡不安
合作探究:2:哪句诗最能表明诗 人的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学习目标】
•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 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 诗歌主旨。
• 3、背诵。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曾闻汉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刘献廷 《咏昭君词》)
诗人用深情的笔触诉说昭君的经历, 他在其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昭君不幸
诗人不幸
元帝不辨美丑 唐皇不分忠佞
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遇者十分痛
惜。
—金圣叹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
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
• 声韵铿锵低回,似水流冰 下,凸显的是“顿挫”。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学习目标
独同
欢温
笑暖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学会赏析咏史诗的方法。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却未
在与 枝群
昭君和亲
头芳
•独 同
欢温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笑暖 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
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
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
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
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
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
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 陈玉兰《寄夫》
合作探究3: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 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 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 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 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 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 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 味绵长。
• 这一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 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 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 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 忧国伤时
合作探究3: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 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 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也。
—王嗣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 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 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丛菊两开他日泪,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孤独 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小舟系向岸边,也系着我怀念
故园的心情。
寒白衣帝处城处高催急刀暮尺砧,。深制的御秋白寒季帝的节城衣处上服处传;都来傍在急晚为 促时游 的分子 捣,征 衣高夫 砧高赶 声。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 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满腔怨恨。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找 出本诗的诗眼。
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 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 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 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 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元.张可久《迎仙客·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