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课程名称院部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学时指导教师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行程大致安排: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

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第六日:【雨林索道】:单程索道50元/人次。

第七日:【原始森林公园】:景区电瓶车40元/人次。

酒店规格及其费用:第一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第二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云水间258/晚(含早餐)第三日:丽江束河金海棠客栈云水间258/晚(含早餐)第四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第五日:龙景湾大酒店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第六日:龙景湾大酒店温馨双床房288/晚(含早餐)第七日:昆明恒亿酒店豪华标准间258/晚(含早餐)旅游中的民俗大理古城:●三月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举行,故名。

地点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东麓。

相传唐永徽年间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进而发展成为贸易集市。

如今每逢"三月节",中外客商云集,并举行民间体育活动,规模达百万人次,俨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会。

●绕三灵大理白族绕三灵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三天举行,是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 附近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海边(仙都)绕“仙”。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举行,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崇圣寺三塔:白族的很多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至4月间,此时来游,会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可以在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一日,大理城西三月街街场)和蝴蝶会(农历四月十五日蝴蝶泉)的时候去。

丽江古城:●东巴仪式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

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

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素神仪式“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

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

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

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

在新朗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寿仪式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

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

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

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文化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传承有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丽江正月十五棒棒会时间:每年正月十五地点:丽江大研古城内,主要内容包括物资交易、花卉展销、宗教及民俗活动等。

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

●丽江三朵节时间:二月初八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为了祭祀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神”。

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看花满枝头落樱缤纷,来欢庆节日。

●东巴会时间: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

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纳西族火把节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

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

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

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

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

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

楼上住人。

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曾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佛寺佛塔西双版纳佛寺、佛塔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勐龙佛塔和景真八角亭。

大勐龙佛塔是一组群塔,位于景洪县大勐龙的曼飞龙寨后山上,也称曼飞龙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高16.29米,四周八个小塔都高9.1米。

塔群造型优美,风格别致。

坐落在景洪澜沧江对岸的曼阁佛寺,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造型轮廓风姿迷人的佛寺。

景真八角亭也称勐真佛塔,位于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高15.42米,宽8.2米,呈八角形。

它的八个边每边都有10个人字形屋脊,一层套一层,一直到塔顶。

塔顶有一个伞状顶帽,上面的金属薄片上刻有网状哨眼,风一吹动,便发出哨声。

据傣族佛经记载,这个佛塔是古代傣族佛教徒,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帽子式样修造的,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傣族村寨:●宗教信仰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关门节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

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

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祭祀食俗傣族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

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

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 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

“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

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