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评点《苏武传》.
IMAG0176.jpg
《水浒传》由金圣叹评点。
《水浒传》因金圣叹而名声远扬,而金圣叹也因批 评《水浒传》为天下人所尽知。胡适称金圣叹为中 国第一大批评家,其功绩远在明代大文豪王世贞、 李卓吾之上,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人。
金圣叹有鉴于《水浒传》各种版本的丛芜杂乱,对 该书进行了一次大手术。除了文字上的千锤百炼和 对于诗歌的梳理,他还以“东都施耐庵”的名义编 写了一篇《自序》。文章言语清秀隽逸,旨趣儒雅 恬淡,使其更为蔚然壮观。
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
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 的文本的其他读者、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并在文本 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以意逆志+个性化解读
从位置上看:写于书头,叫眉批;写于行间,叫夹 (行)批,写于回前回后,叫总评等等。
从颜色上分:为所谓“朱批”、“墨批”等。
这种批评方式的特点是:发表意见比较自由灵活,文 笔自由,生动,趣味性强、极具个性化,和本文联 系紧密。
四大名著的评点版
《红楼梦》各种手抄本中就出现了许多评 点者的名字,如脂砚斋、畸笏叟、梅溪、 松斋、立松轩、绮园、鉴堂、玉蓝坡、棠 村等。其中,评得最多的是脂砚斋,红学 界的普遍观点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平生 挚友或是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也 有观点认为,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 己。由于最早的几个抄本的书名,都带有 “脂砚斋重评”字样,也就有了《脂砚斋 重评石头记》(亦称《脂砚斋评点红楼 梦》)的版本留传后世。
《西游记》由李卓吾(李贽)评点。这部小说 由于奇幻绝伦、神异诡变,故而成书后翻版的 本子甚多,为之作批注者也不少。然而批得最 早、影响最大的是李卓吾的《评点西游记》。
李卓吾是一位卓越的文艺批评家,开我国小 说、戏剧批评的先河。《西游记》创作中的一 切闪光之处,皆于李卓吾的评点文字中点化出 来,书中那位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一 切神奇,亦在评点中点化出来。因此,李评本 可谓是阅读这部神话小说的一个最好的“通天 眼”,一根拨亮智慧神灯的金针。
又针对书中人物发议论说: “王凤姐无德而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 寿既不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 才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味 痴情,心地狭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 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已见;妙玉才德近于怪 诞,故身陷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不是正经才德; 巧姐才德平平;秦氏不足论,均非揭露之器;此十二钗 所以俱隶薄命司也。”
文本思考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信念与意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 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艺术特色探究:
一、详略得当:详写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写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三、对比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三、对比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三国志演义》由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三 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荡的一段时期,群英荟 萃,人材辈出,《三国志演义》作为这一时期 人物故事的形象刻画为世人广为传颂。康熙年 间一部署名毛宗岗序始氏批评的《三国志演义》 问世,其他各种版本逐渐为之音咽声消,相继 被其淹没和取代。毛氏父子所评定的《三国志 演义》已成为最普遍流行的正宗本。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以对照、映衬的 艺术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在言与行的比照烘托 中,见出人物的正邪之别。这种对照、映衬分别见于 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同的场合。
三种对照:
①在谋反事发之时,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②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③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三种对比映衬的效果分析:
评点《苏武传》 先着眼整体与局部的原则:
两千多年 来,苏武崇高 的气节,成为 中国伦理人格 的榜样,成为 一种民族文化 的心理要素。
情感体验
[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 (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 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 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 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 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 回朝。苏武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 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课文结构脉络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开端) 民族气节
《苏武传》 因事扣留,卫律劝降(发展) 感动天地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高潮) 忠贞精神 汉匈和亲,白发归来(结局) 千载长存
主题:《苏武传》集中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
的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 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 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评点《苏武传》
泉州实验中学 刘顺玉
何为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中国古
代文学评论的一种形式。
评点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 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等进行评论 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批评者对全书或每一章回的思想艺术特点发表见解; 也可以在眉批和行批中,对某一叙述、某一事件、 某一人物的具体描写,用三言五语发表看法、感想。
一、张胜与苏武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 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而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 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 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二、卫律与苏武
脂评有以下作用:
1.披露了此书的创作情况。 2.披露了作者的情况。 3、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有些评注 相当精彩。 4.披露了此书的素材来源情况.
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
“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
还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王希廉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领”,又说: “《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 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 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 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齿冷,亦知作者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