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试题试卷新课标人教版2012—2013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试题试卷新课标人教版2012—2013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单元测试卷三第3章基因的本质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的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解析:①观察四个选项,确定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分都存在;②比较四个选项中的碱基,发现选项B中有U,U是RNA特有的碱基,而不是构成DNA的碱基,由此确定答案。

答案:B2.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与基因数相同B.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C.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致相同D.每个基因的长度相同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基因的说法。

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如大肠杆菌拟核中环状DNA分子上就有大约4400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与染色体行为一致;构成人的基因的碱基对不超过2%,其比例很小,每个基因的遗传效应不同,其长度有所差别,平均长度约为1000个碱基对。

答案:B3.如下图所示,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解析: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和多糖都不是遗传物质。

将R型无毒细菌转化成S型有毒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用DNA酶处理DNA,就会使DNA分解,失去转化功能。

答案:A4.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两条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与DNA母链相比,一定有所变化D.与DNA的两条母链分别相同解析: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每条DNA子链与其模板母链互补,与它的非模板链相同。

答案:D5.用一个以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A .0个B .2个C .30个D .32个解析:标记了一个噬菌体,等于标记了两条DNA 链,由于DNA 为半保留复制,两条母链各进入两个噬菌体内,以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最终都只有2个噬菌体被标记。

答案:B6.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 ,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 ,若此DNA 分子连续复制n 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A .(2n -1)MB .M (1/2q -1)C .(2n -1)·M (1-2q )/2qD .(2n -1)M /2nq解析:DNA 中T 为M 占总碱基数比例为q ,设总数为x ,则M x =q ,x =M q ,此DNA 分子中含有鸟嘌呤数应为G =(M q -2M )/2,复制n次共产生2n 个子DNA 。

故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 q -2M )/2=(2n -1)·M (1-2q )/2q 。

答案:C7.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内的DNA 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 )A .3.5×106B .3.5×105C .7.0×105D .1.4×106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由生殖细胞中DNA 的核苷酸对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个基因平均核苷酸对数)即可算出每条染色体平均含有的基因数目。

答案:C8.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cd段上升的原因是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B.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菌的抗体C.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R型细菌内DNA发生了重组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免疫知识,本题较难。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小鼠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使bc段减少,但R型细菌不会马上减少,因为免疫应答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故R型细菌ab段增加;在S型细菌与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同时,部分R型细菌转化形成有毒的S型细菌,这是基因重组。

S型细菌能引起小鼠患坏血病,从而使小鼠免疫功能降低,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均增多,如cd段。

答案:C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A.R型细菌和S型细菌B.R型细菌和R型细菌C.S型细菌和S型细菌D.S型细菌和R型细菌解析: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及其同事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S型细菌的DNA。

答案:A10.(201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转化为S 型菌无关,A、B项错误。

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化为S 型菌有关。

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项正确。

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答案:C11.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但不是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 .没有DNA 的生物,也就没有遗传物质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 .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解答本题的具体分析如下:1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C .2、3D .2、4解析:因为DNA是遗传物质,所以判断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应该分析“杂合”噬菌体的DNA来自哪。

因此,组成成分为甲的DNA 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答案:B1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使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解析:设臵的目的是体现出对照性原则,是用来与只用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通过这种对照说明S型菌DNA 的作用。

答案:D14.(2011·徐州高一检测)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其中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

答案:A15.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可以依据()A.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结构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D.D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的结构和复制。

通过研究DNA的结构,我们知道DNA分子的含氮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而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只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所以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可以依据DNA分子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即含氮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答案:D16.艾弗里及其同事用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各种提取物和R型肺炎双球菌进行了著名的体外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R型菌是无毒性的B.证明导致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DNA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推出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答案:B17.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C.配对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解析:注意题中强调的是准确无误这个关键词,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答案:B18.某双链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

该DNA 在连续复制时,对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不论复制多少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等于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数目解析:DNA每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等于原有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

答案:D19.(2011·盐城高一检测)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依据这一特点来分析,⑤为亲代DNA,②为子一代DNA,①为子二代DNA,③为子三代DNA。

不可能出现④中的情形。

答案:C20.(2010·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把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3H标记。

再把这样的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此时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由于中期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故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放射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