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 •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 •万钟于我何加焉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答:12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答案】7.D8.A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② ......................................................................................................................................................................《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答案【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A.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 分)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相与步于中庭庭:⑵背之则亡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译文:12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 分)答: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3 分)答:参考答案:9.2分。
B 10.2分,每题1分。
(1)庭院(院子)(2)灭亡11.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 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月夜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 分,最多得2 分)。
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 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
示例一:唐太宗(1 分),他的观点:“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 分)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示例三:毛泽东,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
”)示例四:林肯,观点:“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
”③ .................................................................................................................................................................................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习题。
(24 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2 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古来共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明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 5、翻译句子。
(6 分)(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 、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 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乙文描写了“ ____ 之_ 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 。
(5分)1 7、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1 8 、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乙文中“闲人”的含义?(4分)背境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才,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参考答案:(二)《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24 分)13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 4 、赞叹、赞美; 参与,这里指欣赏;睡觉;只是。
15 、(1)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6、山川;猿鸟乱鸣;沉鳞竟跃;月色(光)之美;月色如水17、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林的愉悦之情,期与谢灵运比肩的得意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归隐林泉的志趣。
18、“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 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赏月”只是一种排遣愁绪的方式罢了。
④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5 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
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
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占,占卦。
年,年成。
有年,指丰收。
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
弥月,整月。
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甲子,;丁卯,。
⑤属,酌。
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
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③志喜也志: _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阳:___________2. 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