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七年级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七、教学过程:引导阶段播放一组图片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

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阶段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

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

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装饰画古希腊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明确概念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路。

理解不同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艺术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体现这些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

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3、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

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双环(雕塑)4、空间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明暗的特征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感受体量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理解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

)评述阶段出示作品《太白行吟图》《漓江》《老人像》(运用所学知识赏析美术作品)小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里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导阶段引导学生看视频资料,播放《幻想2000》视频。

请同学们说一说乐曲中体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进行表现,导出本课课题。

(创设学习情境。

是学生体会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给人的视觉体验。

)发展阶段作品欣赏。

播放一组图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绘画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初步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1、色彩的心里联想通过对生活中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作用。

请你尝试一些词汇来描绘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紫、蓝。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前面六种色彩的心里联想。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欣赏探究: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装扮森林》《松树林》《灰色的树》师生共同总结: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地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通过回顾色彩带给人的心理影响,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后面分析作品做好铺垫。

学生通过对比欣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色彩的表现形式。

)写实色彩:通过写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不是描绘实际看到的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这种色彩被称之为“表现色彩”“概念色”“情感色”。

课堂反馈:欣赏下面的绘画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主要采用了那种色彩表现形式?3欣赏实践: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

色彩在作品中式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鉴赏一组作品来分析体会:《初踏黄金路》《早春之路》《松林的早晨》《红色和谐》《呐喊》讨论问题:(1)、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式什么,主要运用了那种色彩表现形式?(3)、作品总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交流:从作品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对前面知识的反馈,加强血神对色彩表现形式的理解。

通过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过互相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分析鉴赏作品的方法,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小结4、小结说说本课你学习的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欣赏讨论,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中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同事认识到色彩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下节课我们将亲自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课后拓展5、课后拓展(1)、观察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现象,体会其运用色彩过程所传达出的情感。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色彩是绘画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在绘画当中不同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画家在作品在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对象。

我们在今后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尝试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某种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把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区,达到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构图,是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其为“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一般说来,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经过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有着不同形式是整体结构,体现在绘画中就是构图形式。

构图形式就是画面的结构形式,它取决于画面主体物所组成的基本形及其占有的位置和面积。

画面中基本形的大小,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变化,使得绘画和构图形式各不相同,并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构图的形式法则体现着人类对于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本课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中的第三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选择古今中外的绘画名作作为构图的范例,教师应根据这些范例概括地介绍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和构图原则,并结合作品引导学生仔细欣赏和细致分析构图的表现形式及基本原则。

让学生初步领会构图的方法,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绘画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分析鉴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教学思路本课选取了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别从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以“欣赏→启发→联想→反思→评述→交流→拓展”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作品,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家运用的各具特色的构图方法,感受构图在绘画中的形式美感和重要作用。

以学生的欣赏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反思、评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构图的运用。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引导阶段课件展示图片:《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她在干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讲解: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代表画面)。

教师讲解: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如此人物众多、宏伟而又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发展阶段一、构图的概念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二、构图的形式分析作品: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小组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初踏黄金路》(版画现代李焕民)“S”形的构图使画面结构丰满,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