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得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得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得指标,但就是,比起其她发达国家,美国得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得加剧,慢性疾病、保险与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得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
但就是,好得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得问题。
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得公共养老金体系,但就是与欧洲与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得医疗保险极其昂贵。
老年人口得医疗保健费用得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得美国社会造成极大得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得养老金。
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
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就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得社会财政与经济危机。
"
案例分析:
不仅仅就是美国,人口老龄化就是21世纪得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就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得主要特征。
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就是进入老年社会得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就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
一方面就是由于较高得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与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得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就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得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得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得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得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得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发展,领取退休金与养老金得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得支出将不断增加。
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得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得资本投资与
经济效率得提高,加重国民经济得负担。
2、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得影响
就一个国家得整体消费而言,在老龄化过程中,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迅速发展,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
3、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得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增加储蓄也会产生相当得减退效果,这主要就是由养老金制度得推广引起得。
根据经济学原理,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强化个人储蓄养老,筹措养老基金,成为资本投资得重要来源。
4、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得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得生产活动,特别就是在劳动密集型得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得提高。
5、人口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就是人口老龄化得自然结果,人口老龄化引发得劳动资源相对减少,必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
老龄劳动力接受新得知识与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得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得新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与竞争日趋激烈得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得提高与经济增长更显得不利。
6、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变化与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随着人口增长率得下降,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与其生命周期得延长,在不久得将来,一对年轻夫妇可能要赡养4至6个以上老人,老年化得家庭将逐渐增高。
同时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更赋予人们只争朝夕得使命感,正值劳动年龄得人都在紧张地为生存发展而奔波忙碌,养老意识逐渐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针对人口老龄化得突出问题,有一些可行得缓解方案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来瞧瞧美国就是怎么做得,对我国或许也有一些启示意义。
1、调整职工退休年龄。
美国目前实行得社会保障体系属于“现收现付"制。
即当纳税人工作时,雇主与员工拿出工资得12、4%得社保税(雇主与员工各支付6、2%)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得退休金,以及需要社会提供保障得残疾金、遗属遗孤抚恤金(上述几项即为美国得“社保金”).目前社保税得支出情况就是72%用于社保金发放,剩下用于储蓄。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退休人员越来越多,预计到2018年,这部分税收将不足以支付社保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多次调整职工退休年龄,现在得退休年龄规定就是65岁四个月,以后每年延长两个月,直到延长到67岁为止.
2、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得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只
能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得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把人口老龄化带来得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与纵横交错得安全网络之中.在构建得过程中应遵循家庭与自我保障原则、政府负责原则、责任分担原则、单位负责原则、市场提供原则与综合原则.在老年保障体系中,每一个原则既包含着经济保障,也包含着服务保障得内容.这种养老保障制度打破传统型家庭养老保障与现代型社会养老保障得两极思维定势,在政府得主导及引导下,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化得制度安排,将人口老龄化带来得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纵横交错得安全网络之中。
3、大力推行“倒按揭”。
与购房者向银行贷款再付钱给开发商不同,“倒按揭”就是将自有产权得房子抵押给银行后,由银行每月付钱给抵押人,到期以出售住房得收入或其她资产还贷。
由于这种方式与传统得按揭贷款相反,故被称为“倒按揭".不少美国人年轻时“以钱买房”,年老时“以房换钱”,退休后生活仍过得比较舒适。
“倒按揭"在国外兴起也还只有二十多年得时间,发展最成熟得要数美国了.在美国,很多老人没有子女,有得虽然有子女,子女却无力或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而大多数美国人又不热衷于储蓄,因此退休后生活很容易陷入拮据。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得一家银行瞧准时机,率先推出这项服务,很快走向全美。
“倒按揭"得形式基本上可分为有限期与无限期两类:有限期就是以住房作抵押,借贷双方约定还贷日期,到期后,老人既可出售住房,也可以用其她资产还贷;无限期则就是贷款一直维持到老人死亡或从住房中搬走为止,银行可以通过拍卖方式收回放贷成本,并与老人法定继承人分享拍卖后得剩余利润.
“倒按揭”得对象就是62岁以上得老年人,同时还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一就是借款人得年龄。
年龄越大意味着剩下得寿命越少,每月能得到得现金也就越多。
在美国,如果一名75岁得老人拥有一套价值25万美元得住房,她每月可以获得917美元;70岁得人每月只能获得791元;而80岁得人每月可获得1099美元.二就是配偶就是否健在。
夫妻健在得老人比单身老人可贷款数额低,因为两个人得综合预期寿命大于一个人。
三就是住房现在得价值与预期得价值。
如果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会升值,可贷款数额也会增加。
“倒按揭”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因为它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得一个最大问题,既帮助老人解决养老问题,分担了政府负担,同时又可以为银行提供多种收益方式,它为解决美国得老龄化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通过移民等方式对于发达国家缓解老龄化压力或许也会有一定得作用。
但就是不符合我国这类发展中国家得国情。
稳定可靠得足额养老金就是社会保障得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
养老金增长得源泉归根结底来自于人口得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得提高,要真正实现养老金得持续
增长,解决养老金得收不抵支问题,就应该实现人口得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