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蔺欣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提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及具体应用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对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获取、使用及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准确地获取信息及判断信息奠定了基础。

就历年小学语文考核试卷来说,阅读板块在试卷分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具体实践中,学生仍存在丢分严重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教师而言,认为部分小学生上课调皮,不认真听讲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由于语文课程所涉及知识面广,加上人的记忆随时间推移而淡化的现象的存在,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知识点零散杂乱,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所以,学生对于阅读技巧及方法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综合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怕讲解不全面、不到位,在课堂上,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加上小学生自我分析能力较弱,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初步发育的阶段,对于学习方法、答题技巧等的掌握不是很准确,当教师采用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授课时,容易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考试过程中便出现集中丢分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极强的发散思维工具,其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脑科学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及图式理论。

思维导图以全脑为基础,按照大脑自身运转速度进行思考,通过全面调动大脑右脑对于图像、空间、颜色、整体思维及想象力等方面潜在能力及左脑在逻辑、数字、文字及条例等潜能的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挖掘大脑在创造、记忆、语言、动作、精神等各方面的潜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思维导图,并于2011年应用于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又名脑图、心智图,对于智力正处于发展期的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可促进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

人的思维本身就是放射性的,思维导图借助图画的形式,将人的放射性思维表现出来,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及浓缩性的特点。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一个重点作为中心点,然后从这个中心点分列出几个分支,这些分支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再逐步扩散开来。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可以将一个板块或者具体的主体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维导图所遵循的原则是简单、易被大脑接受,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保持长期的记忆。

在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好奇心及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分析、思考、质疑的自主思维学习模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清楚阅读思路,初步形成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预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自主预习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思维导图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模式得以培养,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自主阅读小说时,学生可通过对于小说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将人物、情节、环境分别作为中心图列出来,随着阅读的推进及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变化,学生的导图会越画越多,而对于文章的思路也将越来越清晰。

由于学生思维模式的不同,所得到的思维导图也不同,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讨论中相互进步、相互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所画思维导图,可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思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效发挥了学习过程中预习的作用。

2.课堂中应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示范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思维导图应用之初,主要通过教师采用颜色丰富、图文并茂的导图来呈现课本内容,导图的使用将课本知识直观、系统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及运用的方法。

作为一种学习和思维工具,学生主动使用导图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多使用思维导图,可通过小组合作画导图的方法,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思维导图对于帮助小学生理清阅读思路,构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课后使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小学生提升知识记忆的持久性。

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复习的工具,是对于所学知识很好的重温,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空间感”。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且其知识点零散混乱,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阶段,其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2]梁小燕.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
(编辑:马梦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