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茂名文化精选 课件

茂名文化精选 课件


单人木偶戏
• 单人木偶戏俗称“木头戏”或“鬼仔戏”、“傀儡戏”, 是茂港区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一个有着四百多年 历史的民问艺术瑰宝。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发展最 好且深爱人们所喜爱,每逢农村元宵、年例、红白喜事、 祭祀等必有演出,节日期问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然而, 这曾是表演艺术星空中一片灿烂云霞的单人木偶戏;由于 受现代新兴艺术的冲击,现正处于失传、灭迹的境地。目 前区内的艺人高龄化情况严重,年轻人由于嫌辛苦,加上 经济效益低而不愿学演这门技艺。
五月初一采艾草
• 在信宜山区,农历五月初一这天,一大早,人们便到河边、菜畦等地 方采艾草,多数人把艾草连根拔起,洗干净,扎成束放在门口上面。 老人说这样可以防病消灾。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少女随母逃 荒至此,几天粒米未进,贫病交加,气息奄奄。她母亲随手摘了一抓 艾草捣烂冲水喂给少女,少女的病竟不治而愈。
“长虹卧波”
小东江如玉带贯穿市区,官渡、永久、竹园、高山 四桥如彩虹横织江中锦绣,更有沿江绿带锦上添花。
“新湖映秀”
• 新湖公园是市区最 大的公园,也是市 区的“绿肺”,四 季绿树成荫,鸟语 花香,是休闲好去 处,。
• 中国第一滩是茂名旅游设施最完善的风景 区,每当夕阳西下,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令人留恋忘返。
我的家乡——茂名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 部,是石油化工城市。
茂名的历史由来
•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 名。
•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曾为民灭病除 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 。所以当地人民把他住过的山叫 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 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 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 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
“夜市人潮”
光华北灯光夜市一条街是 广东十大夜市之一,闻名遐迩。
化会场入
已如及夜
日火市,
一 块 金 字 招 牌

益 成 为 打 响 茂 名 知
如 荼 , 人 头 攒 动 ,
区 四 大 商 场 门 前 ,
中 心 、 文 化 、 人 民
“ 广 场 妙 韵 ”
名广广三
度场场大
的文晚广
茂名年例探秘
• 在茂名的电白、高州、化州、茂南及近邻 吴川等地,至今仍沿袭着一种民间特有的 传统习俗——“年例”。在本地人心中,年 例比春节更隆重,甚至“年例大过年”。 外出打工的人即使春节不回来,到了年例 也会纷纷赶回家。但多数人往往对“年例” 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文楼甲隆庙会
• 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圩,是两广百姓交换农副产品的小集 市,也是茂名颇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它处在粤桂交界处, 四周由狮子岭和铜鼓岭及连绵起伏的丘陵环抱着,整个甲 隆地区酷似“笼子”,是金银财宝的聚宝盆。因此,历代 称该地区为“甲隆”。
• 每当闰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以及每年正月十八日白天 和晚上,都举行大型文化庙会。群众像过节似的燃放爆竹、 烟花,焚香烧纸,摆上上等的贡品,在佛像面前作揖祭拜。 尤其是在晚上进行的“游神”更是热闹非凡。小孩子高兴 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杆杆彩色幡旗,长长的队伍,浩浩 荡荡。在甲隆所有的乡村,由三支游神队伍,敲锣打鼓, 锁呐吹奏着古老的乐曲,男壮汉抬着那栩栩如生的佛像, 分别巡游到各村寨的集中地,任凭当地百姓拜祭、求福, 盼望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平平安安。
• 据了解,当天人们采回的艾草,除了放几束门口,另取艾草根泡酒。 这种酒芳香可口,常喝它驱风祛湿,强筋健体,延年益寿。有朋自远 方来,纯朴的家乡人必然备一桌佳肴,用此酒款待客人。与朋友畅饮, 互相嘘寒问暖,借酒怀旧,其乐无穷。
• 家乡的人们还用艾草煮水洗澡。艾草香气浓郁,可以杀菌,用它洗澡, 预防头晕腹痛,以及皮肤病。
水东港万吨巨轮云集,汽笛长鸣,鸥鸟低细,好一部 “大工 业、大港口”的都市交响曲。
“放岛飘灯” 放鸡岛(原名湾舟岛,又名汾洲岛)位于电白
县水东镇东南14.5公里。原名汾洲山,又称湾 舟山。岛上最高点高122米。面积1.9平方公里, 是该县最大的海岛。传说每次渔民要出海就会 在湾舟岛放生一只公鸡来积德,也保佑渔民出 海平安。所以久了就叫放积岛,也有它放鸡岛
茂名市的组成
• 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 公里,现辖高州市、 信宜市、化州市、电 白县和茂南区、水东 经济开发试验区。总 人口约618万。沿海有 220公里海岸线,主要 河流有鉴江、罗江、 黄华河,港口有博贺 渔港、茂名港。
“油塔夜色”• 茂名Fra bibliotek起得益于石油、故名“油城”,而油 塔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近几年,随着外出工作者越来越多,人们生活节奏 越来越快,年例气氛消淡了许多,人们已经逐渐由 “睇年例”变为“吃年例”,淡忘了年例深厚的文 化底蕴。但是年例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 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岭南特色民间舞蹈:电白鳌鱼舞
• 流行于电白沿海一带的鳌 鱼舞是一种民间道具舞, 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 俗舞蹈形式。
• 据古版县志记载,在500多年前 的明朝,南海本地的一带的海 上出现了一条凶残恶毒的黑龙, 它任意掀翻渔船、吞噬渔民的 生命。渔民们人人自危,昔日 和平安详的渔村一片可怕的愁 云惨雾之中。后来,太白金星 到天庭请来鳌鱼,将黑龙降服。 从此,渔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 的生活。群居相染,人们将神 话故事演进,以鳌鱼降龙的场 景创造出鳌鱼舞在每年的春节 期间举行,带着古朴的地域色 彩,反映出民众的驱魔逐妖心 理与和谐美好的人文精神。
年例前一晚就抬神出来沿社内所有道路巡游,所经 民宅鞭炮齐鸣,以示敬意。第二天是正式的游神祭 祀。早上,各家各户先杀鸡拜土地公,然后在中午 或下午到土地庙外或较为空旷的地方摆醮。摆完醮 后,各自回去准备酒席招待亲友。“年例无界线”, 邻近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都是上宾,没有 熟络疏远之分。年例也不确定入席时间,坐满一桌 吃一桌。夜里再游神,在十二点前到偏僻的地方烧 花船之类表示送走不好的,保平安幸福,万事顺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