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121114201232我的家乡──湛江

07121114201232我的家乡──湛江


• 气候
(二)土地面积和土地7434.40 平方千米。其中, 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 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 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 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 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 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 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 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 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 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
• (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 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 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 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 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 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 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 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 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 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 (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 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 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 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 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 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 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 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 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 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 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 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 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 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 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 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 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 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 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 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 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 地形
•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 全省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 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 顷。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 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 全省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1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 22℃,年日照时数1828小时。全年草木葱绿,生机 盎然。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 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 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 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 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 %。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 %~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 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 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 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 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 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 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 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 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 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 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 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 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 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 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 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 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 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 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 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 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我的家乡──湛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 湛江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 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赋有极大的经济功能,有关专家在考察湛江 后认为,以深水良港----湛江港为依托的湛江市, 具有成为北部 湾经济圈龙头的巨大优势,有条件成为中国大陆桥与环太平洋桥 的又一个换枢纽,成为亚太经济圈中新的经济生长点和增长极, 与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势。
(三)气候特征
•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 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 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 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 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 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 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 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 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