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我的家乡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濒临南海。
总面积848
平方千米,总人口101万人(2003年),1994年,吴川
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
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
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缀镇、长岐镇、
浅水镇、王村港镇)。
风景优美,是位于祖国南海之滨
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基本概况:
吴川美誉:吴川市2004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2007年被国家轻工业
部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被国家体育局授予“体育之乡(足球、游泳)”,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建筑之乡”、“粤剧之乡”、“网具之乡”、海产品加工中心”、“糖酒机械设备制造基地” "中国月饼之乡"等。
吴川,名人才俊辈出。
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李文泰,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将军。
吴川,文化底蕴深厚。
有闻名遐迩的吴川八景;有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菉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有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
吴川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泥塑、飘色、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吴川,地理位置优越。
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飞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
筹建中的茂(名)海(安)铁路和广湛高速公路分别从该市经过,交通十分方便。
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
吴川三绝:
广东湛江的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飘色】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录。
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
据黄坡镇的民间艺
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
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
色”,引人注目。
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父亲别出心裁地
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
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
这套飘色展出
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
是为吴川飘色起源。
【泥塑】吴
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
塑展览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泥塑的兴起发展,可
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
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
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
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
此后,
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
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
如《三顾草庐》、《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岳飞报国》
等。
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蜚声海内外。
【花桥】花桥原是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
据说起初是用竹排
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
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
为安全起见,近年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吴川美食:
【烂镬炒粉】吴川梅菉坡尾村制作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
全,久享盛名,人们只要品尝它,就会赞扬吴川的美食,烂镬
炒粉是吴川美食第一大名片,享“吴川第一炒”之美誉。
【吴阳沙螺】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沙螺、海蜇和芷寮蟹蜚声遐迩。
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吴阳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其汤甜润可口,吴阳沙螺粥尤为美味。
【芷寮蟹】芷寮蟹,因其产于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于鉴江出海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体肉质嫩美,顶部膏结如子,有“米蟹”之称,每年农历二月为最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羡山珍羡海鲜”的名句。
【吴阳海蜇】海蜇,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吴川瓦煲狗肉】狗肉是驰名粤西的风味食品,吴川的瓦窑煲狗肉,更以其独特的香滑味浓而压倒同行。
吴川瓦窑煲狗肉历史悠久。
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