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一、选择题(3分×10,共30分)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A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C因果分析法D测量法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A《江村经济》 B《花篮瑶社会组织》C《禄村农田》 D《乡土中国》4、普遍调查的特点():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6、统计图的类型有():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7、关于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信,必无效B可信,可能有效,可能无效C无效,必不可信D无效,必可信E有效,必可信8、谈法在实际应用时按其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分():A结构式访谈 B半结构式访谈 C无结构式访谈D个别访谈 E集体访谈9、2000名工人中直接抽取200名工人进行调查,则单个的工人是():A总体 B样本 C抽样元素D抽样单位 E抽样框10、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调查分析单位的是():A个人 B群体 C社会组织D社区 E社会产物二、填空题(2分×10,共20分)1、为了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叫做______课题。
2、抽样的方法有______抽样和______ 抽样。
3、是抽取样本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分为______式和______式。
5、访谈按访谈对象的组成状况分为______ 和______。
6、资料整理的程序是:审核、编码、分组、汇总和______。
7、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上升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称为______。
8、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称为______。
9、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和问卷的主体部分、______。
10、离散趋势统计量越大,对应的集中趋势统计量的代表性就______。
三、计算题(20分)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编号上学期成绩本学期成绩1 2 3 4 5 6 63 65 72 78 85 92 70 72 73 80 88 92试求:(1)两次考试有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多少?(2)如果有一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分,请问他本学期平均成绩大概为多少?四、概念辨析题(2分×10,共20分) 1、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 2、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 五、简述题(10分)简述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的特点《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BCD ;2、BC ;3、ABCD ;4、ABC ;5、ACD ;6、ABCD7、ABE8、AC9、CD 10、ABCDE 二、填空题1.应用性;2.概率,非概率3.抽样框(抽样范围)4.封闭式,开放式5.集体访谈,个别访谈6. 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7.归纳8.分析9.问题与答案10.越小 三、计算题 X Y XY X 2 Y 2163 70 4410 3969 4900 2 65 72 4680 4225 5184 3 72 73 5256 5184 5329 4 78 80 6240 6084 6400 5 85 88 7480 7225 7744 6 92 92 8464 8464 8464 合计4554753653035151 38021(∑X 、∑Y 、∑XY 、∑2X 、∑2Y 都求对5分,每个1分) 98.0503.6230552501388130552256252281262070252109063055475380216455351516475455365306])([])([)()(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共4分;公式2分,结果1分,答1分)答:求得的相关系数为0.98,两次考试成绩存在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
(2)设回归方程为Y=a+bX (X 为上学期成绩,b 为回归系数,Y 为本学期成绩)(1分)79.038813055455351516475455365306)(222==-⨯⨯-⨯=--=∑∑∑∑∑X X n Y X XY n b(b 值2分;公式1分,结果1分) a=y-bx=79.2-0.79*75.8=19.3(1分)所以回归方程为:Y=0.79X+19.3(1分)已知:上次成绩为80,则本次期末成绩大概为:Y=19.3+0.79×80=82.5(1分)答:这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本次期末平均成绩大概为82.5。
四、概念辨析题1. 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与集中趋势分析相反,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定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2. 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访谈时,访谈者必须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问卷或访谈调查表进行访谈,尽量避免个人的自由发挥,在访谈方式、访谈内容和记录方式上都按统一规定办;无结构化访谈就是非标准化的访谈,即不严格要求问题统一、提问方式统一和答案记录统一的访谈方法,按自由度的不同,可分为半结构式和完全无结构式两种。
五、简述题1.问卷法则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优点 问卷法省时、省钱、省力;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误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点 问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2.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优点 对象的回答率大大高于问卷法;适应性强;调查内容有很大的机动性,可随时扩展和深入;能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缺点 调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对访谈员的依赖,访谈法的结果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的素质、能力和现场表现访谈过程通常过于急迫并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缺 点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二)一、不定项选择题(2分×10,共20分)1.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
A .普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个案调查 2. 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可以根据变量的多少划分为( )。
A . 单变量分析B .双变量分析C . 三变量分析D .多变量分析3. “将被调查者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奖金发放统计表上他所得的奖金数额就是他的收入状况”是( )。
A.测量客体B.测量内容C.测量法则D.数字和符号4. 从12.8万名大学生中抽取1000名大学生,一次直接抽取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则班级就是()。
A.抽样框B.抽样单位C.元素D.样本5. 最常见的集中量数有()。
A.平均数 B.众数C.中位数D.标准差6. 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之为()。
A.调查对象B.研究内容C.分析单位D.研究主题7. 现代社会调查主要采用( )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A. 自填式问卷B. 结构式访问C. 个别发送法D. 电话访问法8.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A.性别B.年龄C.收入D.职业声望9.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合适的程序应为()A.(1)—(2)—(3)—(4)—(5)B.(1)—(5)—(3)—(2)—(4)C.(3)—(1)—(5)—(2)—(4)D.(1)—(3)—(5)—(2)—(4)10. 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A. 随机抽样B. 偶遇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二、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1. 应用性课题2. 离散趋势分析3. 统计值4. 操作化5. 交互分类三、计算题(15分)调查100名工人和100名教师的收入,得到下列资料。
问工人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与教师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哪个更大?收入工人数教师数300 30 20400 20 30500 30 40600 20 10四、综合题(15分)某校有4000毕业生,共80个班级。
现要从中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请你用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分别抽取样本。
五、撰写调查报告请按照你实际开展的调查活动与分析结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要求结构完整,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1000字)(30分)《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B.D3. C4. A5. A.B.C6.C7.A.B8.A9. B 10.A.C.D 二、名词解释1.所谓应用性课题,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这类课题的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等。
概括地说,这类课题侧重于通过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
2.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它与集中趋势分析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和揭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
同时,它还对相应的集中量数(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代表性作出补充说明。
3. 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4. 操作化:所谓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5.交互分类:就是将调查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
三、计算题①工人收入的平均数:(2分)(元)44010012000150008000900010020600305002040030300=+++=⨯+⨯+⨯+⨯=X ②工人收入的标准差:(3分,公式、代入数据、结果各1分)(元)36.11112400100512000108000320005880001002025600303600201600301960010020)440600(30)440500(20)440400(30)440300()(22222==+++=⨯+⨯+⨯+⨯=⨯-+⨯-+⨯-+⨯-=-=∑nfX X S③工人收入的离散系数:(2分)%31.25%10044036.111%100=⨯=⨯=X S CV④教师收入的平均数:(2分)(元)44010060002000012000600010010600405003040020300=+++=⨯+⨯+⨯+⨯=X ⑤教师收入的标准差:(3分,公式、代入数据、结果各1分) (元)65.9112400100256000144000480003920001001025600403600301600201960010010)440600(40)440500(30)440400(20)440300()(22222==+++=⨯+⨯+⨯+⨯=⨯-+⨯-+⨯-+⨯-=-=∑nfX X S⑥教师收入的离散系数:(2分)%83.20%10044065.91%100=⨯=⨯=X S CV⑦比较工人收入与教师收入的离散系数:(1分)因为25.31%>20.83%,所以工人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比教师间收入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