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江津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重庆市江津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重庆市江津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推动江津高品质发展,促进全民健康,我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开展调查监测,主要分析结果如下:一、人口基本情况1.人口结构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331900人,其中男性675844人,女性656056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

2017年江津区居民常住人口老龄系数已达16.40%,标志着江津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少儿抚养比为22.58%,老年抚养比为24.05%。

2.死亡情况2017年全区共报告常住居民死亡9806例,标化死亡率为472.81/10万(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标化,下同)。

其中,男性死亡6006例,粗死亡率为888.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2.86 /10万;女性死亡3800例,粗死亡率为579.2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6.93/10万。

婴儿死亡数15例,死亡率为120.57/10万。

2017江津区前五位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44.84/10万,构成比33.26%)、恶性肿瘤(169.91/10万,构成比23.08%)、呼吸系统疾病(152.64/10万,构成比20.73%)、伤害(40.24/10万,构成比5.47%)、其它疾病(35.14/10万,构成比4.77%),这五类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7.31%。

3.人均期望寿命2017年全区平均期望寿命为77.5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5.09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67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

4. 主要慢性病早死亡概率2017年四类主要慢性病占全部死因的77.53%,粗死亡率为570.84/10万,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较高,分别占全部死因的33.26%、23.08%。

四大类慢性病早死率为17.64%,其中男性早死率为22.79%,女性早死率为11.55%。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早死率分别为4.83%、1.92%、0.78%、6.77%。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恶性肿瘤2017年江津区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3722例,粗发病率为279.45/10万,其中男性发病数2297例,粗发病率为339.87/10万,女性发病数1425例,粗发病率为217.21/10万。

2013-2017年江津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由243.54/10万上升至279.45/10万。

2.心脑血管疾病2017年江津区常住人口共报告心脑血管事件5271例。

我区粗发病率为395.75 /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6.91/10万。

其中男性2904例,粗发病率为429.68/10万,标化发病率为266.09/10万;女性2367例,粗发病率为360.7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6.81/10万,男女发病比为1.19:1。

心脑血管事件分年龄组的总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55-岁以后迅速上升。

粗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依次是85-岁组(3171.52 /10万)、80-岁组(2215.08 /10万)和75-岁组(2163.33 /10万)。

比较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发病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

共报告的5271例病例中,死亡689例,占总报告数的13.07%,粗死亡率为51.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09/10万。

男性死亡423例,占男性报告数的14.57%,女性死亡266例,占女性报告数的11.24%。

55岁以后死亡率迅速上升,粗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依然是85-岁组(985.26/10万)、80-岁组(375.63/10万)以及75-岁组(271.70/10万),我区心脑血管事件中脑卒中报告4810例,占91.25%,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为361.14 /10万,其中死亡454例,粗死亡率为37.24/10万;心肌梗死454例,占8.61%,心肌梗死报告发病率为34.09/10万;其中死亡186例,粗死亡率为13.97/10万;心脏性猝死7例,占0.13%,全部为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与粗死亡率均为0.53/10万。

2017年江津区常住人口共报告心肌梗死病例454例,粗发病率为34.09/10万。

其中男性286例,女性168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70:1,总体发病率55-岁以后迅速上升。

3.高血压和糖尿病2015年江津区重点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12%(205/620),标化患病率为20.17%。

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80-岁组患病率最高,为88.89%。

江津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4%(205/620),标化患病率为6.75%。

4.行为生活方式2017年江津区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曾经和现在吸烟的人群占25.55%(106/415)。

现在吸烟率为22.65%(94/415),吸烟人群以男性为主,男性吸烟率为39.48%(92/233),女性吸烟率为1.10%(2/182)。

2015年江津区重点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区居民过去一年内饮酒率为40.71%(252/620),男性为68.08%(177/260),女性为20.89%(75/359)我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54.27g,其中男性为55.66g,女性为53.26g。

我区人均每日食用盐摄入量为9.03g,其中男性为9.32g,女性为8.83g。

根据重庆市体育局《2017年重庆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调查报告》结果,江津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3.8%。

三、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从2014年到2017年,江津区7-18岁男生平均身高从152.15cm上升至154.33cm,增长了2.18cm;江津区7-18岁女生平均身高从147.79cm上升至149.26cm,增长了1.47cm。

历年男生身高均高于女生。

从2014年到2017年,江津区7-18岁男生平均体重从43.49kg上升至46.31kg,增长了2.82kg;江津区7-18岁女生平均体重从41.98kg上升至43.60kg,增长了1.62kg。

历年男生体重均高于女生,男生体重上升幅度大于女生。

2017年,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5.72%和75.51%,与2017年相比,男生检出率上升了6.47%,女生检出率上升了5.43%,7岁至10岁阶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幅度较大,男女生分别增长了12.71%和11.37%、13.17%和13.78%、12.46%和9.13%、7.97%和10.51%。

从2014年到2017年,江津区7-18岁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比从58.14%上升至63.18%,增长了5.04%;江津区7-18岁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从66.55%上升至71.45%,增长了4.9%. 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历年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

2017年江津区7~18岁学生龋患率为7.49%,龋齿填充率为4.58%。

男生龋患率为9.27%,低女生0.51%;龋齿填充率为4.92%,低于女生1.56%。

2017年,江津区7-18岁学生营养状况正常的检出率为75.73%,超重检出率为10.47%,肥胖检出率为5.36%,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4%。

2018年与2017年相比,江津区7-18岁学生营养状况正常的检出率降低了1.92%,超重检出率上升了0.79%,肥胖检出率上升了1.27%,营养不良检出率上升了0.27%。

整体上,学生营养状况正常和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在降低,而营养过剩的检出率在增长。

四、传染性疾病2008-2017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2008-2017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 种,发病31151 例,死亡642例,年平均发病率248.29/10 万,平均死亡率5.12/10 万,病死率2.07%。

2008-2017 年平均发病率居于前十位的传染病依次为: 肺结核(64.60/10 万)、乙肝(61.63/10万)、梅毒(42.42/10 万)、痢疾(12.11/10万)、艾滋病(10.24/10万)、丙肝(9.68/10 万)、戊肝(7.03/10万)、甲肝(5.55/10万)、淋病(5.18/10 万)、麻疹(2.35/10万)。

五、居民健康素养1.居民健康素养2018年江津区参与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0.93%。

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86%,农村居民为17.47%,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7.67%、科学健康观素养28.66%、健康信息素养27.59%、基本医疗素养27.59%、传染病防治素养20.33%和慢性病防治素养19.86%。

2.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2018年开展了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得出,我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5.5%。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止到2017年底全区累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95460份,建档率89.76%,新增健康档案94314份,更新健康档案数为185578。

2017年0-2岁儿童建证建卡率100.00%,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8.64%;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8.64%;七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6.94%。

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3.47%。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19%,产后访视率96.77%。

65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14%。

高血压管理7.97万人,规范管理率70.80%,血压控制率51.93%。

Ⅱ型糖尿病管理2.53万人,规范管理率70.58%,血糖控制率52.13%。

重性精神病管理率96.77%。

健康教育讲座1858次,公共宣传活动395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