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挫折与心理健康

挫折与心理健康


BACK
1、减弱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
2、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
3、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
BACK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NEXT
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一 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 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留 学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 等。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 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例如,“文革”中受到陷害、 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 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BACK
第一节 挫折的内涵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 障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二、挫折的意义 (一)挫折对强者的积极意义
(二)挫折对弱者的消极意义
NEXT
1、挫折能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2、挫折能增强个体的承受力
3、挫折能激发人的活力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2.动机冲突 3.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4.人际关系障碍 5.学习上的不适应 6.生活上的创伤
BACK
第二节 挫折的情绪反应
焦虑 攻击 冷漠 退化 幻想 固着
NEXT
人在受到挫折后,情感反应是非常复 杂的,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 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的增加终而形 成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感 受所交织成的复杂的心情,概括称之 为焦虑。
BACK
这又叫倒退或回归。指个体遇到挫 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极 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BACK
幻想指个体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 来应付挫折,借以摆脱现实的痛苦, 并在此虚幻情境中寻求满足。
BACK
固着是个体受挫后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而言,个体受挫后需要有一种随 机应变的能力来摆脱所遭遇到的困境。 但是有人在重复碰到类似的困境后, 依旧用先前的方法,盲目地解决已经 变化了的问题,“撞到了墙还不知转 弯”便是固执的最好注释。
三、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1、适当运用心防卫机制2、正确认识自己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节 中学生挫折心理辅导
一、中学生容易遭遇的挫折
1、学习方面
2、人际关系方面
3、兴趣和愿望方面
4、自我尊重方面
NEXT
学习成绩达不到目标;没考上理想 的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 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未得到满足。
BACK
二、处置挫折的方法
1、树立崇高的革命思想和正确的人生 观,勇于面对挫折,冷静地分析挫折 的成因,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 2、创设条件、改变情境,转移注意力, 消除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待心情冷 静后、再理智对待失败或打击。
3、采用精神发泄法,使紧张、焦虑的情绪 得到发泄,心理获得平衡,之后再以积极 健康的方式应对挫折。同时进行心理咨询, 通过咨询员的支持、倾听、共感、辅导等 方法,来摆脱心理的困境。 4、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 耐受挫折的能力
BACK
第三节 挫折承受力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挫折承受力? 最初使用“承受力”这一概念的是美
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他给挫 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 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 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
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条件 2、过去经验 3、挫折频率 4、认知因素 5、个性因素 6、社会支持
BACK
不受教师喜爱,经常遭到教师的批 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 没有能讲知心话的朋友;父母教育 方法不当、亲子关系不良。
BACK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 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 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 的愿望。
BACK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 视;自认为表现好而没被评上“三好 学生”;认为能干而没被选为班干部。
BACK
当个体遭受挫折后,常常引起愤怒 的情绪,为了将愤怒情绪发泄出去, 便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
BACK
当个人遭遇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 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 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份,只是个 体把愤怒暂时压抑,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 而已。这种现象表面冷漠退让,内心深处 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受压抑 极深的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