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学会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克服过分承担或完全 推诿责任的倾向,避免过多自责带来的挫折感 • 再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改变挫折情境因素, 从而有效应对挫折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主观因素 指由于个体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
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得不 到满足,从而产生挫折感。
主要包括个体条件、心理矛盾冲突和 个性不完整等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主观因素 (1)个体条件
因个体身高、容貌、体力、智力、能 力、情绪、意志、性格、疾病以及某些生 理缺陷(口吃、色盲等)等个人因素引起 的挫折。
• 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并在心 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就会形成对挫折的适应不 良,对受挫者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就会带来不利影 响
大学生挫折的心理调适
一、挫折承受力
• 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遭遇挫折情境 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而使自己避 免心理和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 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反应了一个人的心理素 质和健康水平
趋避式冲突
• 同一个目标进呢过满足个体的需要,对个 体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 的威胁,对于个体有着某种伤害性。
• 想吃零食又怕胖
双重趋避冲突
• 有两个目标与个体发生联系,而每一个目 标既可以有益于个体,同时又会有不利于 个体的时候,就出现双重趋避冲突。
• 面对两个各有千秋的追求者,无法选择, 陷入冲突之中。
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三要素
3、挫折反应 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
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 心理感受,即挫折感
课外知识链接
——心理学家谈挫折
•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 和超我。
• 人的意识分为无意识、 前意识和意识。
• 当一个人的本能和欲 望受到压抑而无法满 足时,就会产生挫折 感,被压抑在潜意识 中,成为支配行为动 机。
案例分析
• 这是一名大二女生的网上咨询信件 • 考试刚刚结束,我的心情很沉重,很难过,
不知为什么很想哭,似乎觉得一切都和想 象中的相差甚远,我甚至都不知找什么样 的借口来安慰自己。我只想要求我想得到 的,可为什么都觉得没有。
• 我的感觉很不好,我准备了很久也自认为 还可以,可不知为什么我做题的时候状态 很不佳,我似乎开始对自己怀疑了,而且 很怀疑。一生从未有过的感觉,似乎一点 都不自信,从未有过的感觉!我感觉生活 没有一丝的惊奇,没有一丝的期望。只感 觉一切都象死灰一般,没有一丝的生机。
四、挫折与身心健康
2、挫折导致生理疾病 • 社会适应量表(美国 华盛顿大学 Holmes&Rah
e)
• 按照紧张事件影响的严重性,顺次列举个人生活中的43 种关键性的变化,每一种变化又从0到100分计算,每 分列为一个“生活变化单位”,以反映生活变化与疾病的 关系
• 生活变化单位与健康密切相关。假如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 生活变化单位总和不超过150单位,在来年便可能健康 安泰;总和在150-300单位之间,50%的人则会 在来年有患病的可能;总和若超过300单位,则有70 %的人可能在未来患病
• 生理心理学表明,挫折所导致的紧张状态对个体有威胁性 的影响,它能击溃个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从而降低抵 抗力,易为病菌侵袭。
• 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的反应,从生理来看,原本是为了防 止身体受损,是一种防御机制,但是这种防御反应如果不 恰当,也就是对紧张状态的适应过度或不恰如其分,反而 会因此而生病
心理上的可接受性、适应性与耐受性 •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受其身体的
健康状况、个性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受个体过 去挫折的经历以及对挫折的主观认知与判断的影 响
四、挫折与身心健康
1、挫折与紧张状态 • 经受一些带有刺激性的不如意之事,大如生离死别、事业
挫折等,会使人郁郁寡欢,日困愁城,甚至生理、心理发 生病态变化,如观看一场体育比赛,使球迷废寝忘食,甚 至因紧张过度心脏病猝发而死亡,等等。
四、挫折与身心健康
3、挫折导致心理和行为失调 (1)影响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 (2)影响个人的抱负水平 (3)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 (4)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
四、挫折与身心健康
4、挫折对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 • 有助于个体修正自己的行为、目标、认识
和处世方法 • 促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动员身心潜能,使自
二、大学生挫折的心理调适
1、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 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
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地摆脱挫折造 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 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 •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二、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 心理防卫机制三大类 1、积极心理防御 • 坚持 • 表同 • 补偿 • 升华 2、消极心理防御 3、中性心理防御
一、情绪性反应
2、冷漠 • 个体在遭受挫折以后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
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及行为
一、情绪性反应
3、退化(回归) • 当个体收到挫折时,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与
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一、情绪性反应
4、固着 • 个体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
重复某种无效行为
一、情绪性反应
一、情绪性反应
8、压抑 • 个体把不为社会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
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现实意识压抑到 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免遭痛苦 • 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 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正常心理和行为,并且一旦出 现相近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 体造成更大的威胁与危害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主观因素 (2)需要冲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
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 身某种需要和实现人生某 种追求 • 当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 使人沮丧、失意、焦虑等 消极的情绪反应,这就产 生了挫折。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主观因素 (3)动机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出现两个货多个目 标互相冲突或有两个或多个彼此排斥的愿望造成 的矛盾状态。
一、情绪性反应
9、文饰 • 个体达不到追求的目标时,为避免或减轻因挫折
而产生的焦虑和维护自尊,总是要在外部寻找某 种理由或托辞对自己的行为给予某种“合理”的 解释,这种解释可能自圆其说,但从行为的动机 来看,却不是行为的真正理由。 • “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心理 • 使用过多会降低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挫折三要素
• 挫折情境 • 挫折认知 • 挫折反应
二、挫折三要素
1、挫折情境 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
内外障碍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绪状 态或条件
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 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挫折三要素
2、挫折认知 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
二、大学生挫折的心理调适
2、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挫折认知水平 • (1)充分认识挫折承受力的必要性与重要
性 • (2)建立“失败”的正确观念 • (3)树立“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思想
二、大学生挫折的心理调适
3、正确归因,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 首先,要学会多方面手机关于事件的信息,了解
困难的原因所在 • 其次,要学会合理的归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
大学生的挫折与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七讲
本讲内容
• 挫折与身心健康 • 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表现 • 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
挫折与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挫折
心理学中的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 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之下,为实现 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 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 反应、情绪体验
• 就业时,既想到国家机关,又想到外企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主观因素 (4)抱负水平 • 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个体是否体验
到挫折,以从体验的升读、产生挫折反应 的强度,与其抱负水平密切相关 • 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所要求达到的目 标或标准,即自我要求的水平
• 抱负水平实验研究 抱负水平由德国心理学家霍普所提出
5、逃避 • (1)逃到另一现实中 • (2)逃向幻想世界 • (3)逃向疾病
一、情绪性反应
6、轻生 • 受挫者反复受挫,周围缺少帮助,又找不
到摆脱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受挫后愤怒的 情绪使之失去理智,而以自杀形式消除内 在紧张心理
一、情绪性反应
7、反向 • 把自己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被允许的
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 为表现出来,以掩盖自己的本意,避免或 减轻心理的压力的行为反应。 • 自大掩盖自卑
动机冲突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来源 四种类型(心理学家勒温) • 双趋式冲突 • 双避式冲突 • 趋避式冲突 • 双重趋避冲突
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同时对个人具有威胁性,而且 受条件限制,个人必须选其一才能避免两 外的威胁。“二者必居其一”
双趋式冲突
个人在一定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 目标,而且个人对两个目标具有同等强度 的倾向。“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
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智力能力达到 激活状态,从而有利于冲破阻碍,实现目 标
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表现
一、情绪性反应
1、攻击 (1)直接攻击
• 怒目而视,反唇相讥 • 谩骂行为或伤害行为 • 毁害公物以泄怨恨
一、情绪性反应
1、攻击 (2)转向攻击 • 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自我或与挫折源不相
关的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上 • “替罪羊”、“出气筒”
二、理智性反应
1、坚持目标,逆境奋起,矢志不渝 2、调整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努力
三、个性的变化
• 在人们连续经历挫折,或者遭受特别重大挫折的 情况下产生
• 导致挫折的情景和条件相对稳定并长期持续,由 此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就会反复出现,久 而久之这些反应方式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使受挫 者形成了习惯和突出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