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行业月报

风电行业月报

→ 新的生产基地的奠基
生产基地的奠基是指广西银河艾万迪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北海市建立了多 MW 级的风机生产基地。该消息还透露,该公司计划每年生产 2.0 兆瓦、2.5 兆瓦 和 3.0 瓦兆直驱型发电机 200 台,年产值 30 亿元以上,首台样机将于明年二季 度推出。按照施鹏飞的统计我国风电机组目前单机最大容量是 2MW,该机组由 vestas 制造。
3.2 部件制造
对于部件制造业来说,本月份可以说是喜讯连连,几个关键部件生产基地的 诞生无疑会极大的缓解我国紧缺的部件供应局面。
首先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个风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包括了投资 10 亿元的风电叶片项目和 2500 万美元的塔架项目。
其次是排名世界首位的整机制造商 vestas 在天津的机舱工厂和发电机工厂 建成投产。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WEB: 电话:0991—3767423 传真:0991--3762039
1. 风电行业会议及事件预报(09 年 1—3 月)
会议名称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网址
本月份内未有新的会议及事件预报
2. 风电项目开发(汇总表)
省份
项目
规模
开发商
机组
本月状态
内蒙
பைடு நூலகம்5.2 技术获取难度较大
随着中国一系列鼓励风电开发的举措和近年来风电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外 国风电机组制造商看到了中国发展风电的巨大市场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由于 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大多有实力,有一定市场开 发能力的外国风电机组制造厂商更愿意自己独资或采用合资由外方控股的方法 在中国建厂生产风力发电机组。虽然这与我国鼓励的风电机组本地化方向不矛 盾,但这种局面是我国的企业获得风电机组技术的选择减少了。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 公司
沈阳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 司
5.专题介绍—中国风力发电机组本地化的 主要问题与障碍
5.1 风电市场发展的波动
对风电设备本地化生产最大的影响是本地风电市场的波动。由于本地化生产 的风电机组在成本上的优势,各风电机组生产厂商出于竞争和赢利的需要都要设 法安排本地化生产。一个稳定的,连续发展的风电市场是风电机组本地化生产的 前提。而不稳定的,不连续发展或跳动很大的风电市场对风电机组本地化生产是 很大的损害。这也是前段时间中国风电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科 右 前 旗 风 49.5MW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 不详
电项目
资有限公司
举行奠基仪式
山东 甘肃
宁夏 江苏 河北 湖北 新疆
大 唐 多 伦 大 30.6MW
西山风电项

四 子 王 风 电 50MW
项目
荣成风电项目 48.75MW
白 银 景 泰 风 电 450MW
项目
瓜 州 风 电 项 1000MW

太 阳 岛 风 电 项 45MW
5.4 缺乏认证和试验手段
风电设备的设计认证十分重要,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实验 验证手段缺乏。国内自行开发的风电设备,没有充分的试验和认证为基础,很难 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5.5 风电设计人员缺乏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国内风电发展不快,风电领域很难吸引太多的人才。目前 全国风电从业人员据估算不过三千多人。大多为风电场运行管理人员,人员素质 亟待提高。高素质的研究、开发、设计人员更是缺乏。按照国家的风电发展计划, 人才缺乏可能成为最近一个时期风电发展的障碍。
开,不能形成批量,制造成本就不可能下来,又对技术进步形成制约。这将成为 风电机组本地化的一个障碍。
政府不宜过多地干预市场,但可以大力度支持国内企业,帮助他们提高抗风 险能力,迎接挑战。
除产能的增加之外,本月份还有一大喜讯就是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起草 的国内风力发电产业《滚动轴承风力发电轴承标准》将于9月1日在全国正式推 行。至此,我国正式拥有了一个统一、规范的风力发电轴承制造标准。
4. 风电专利
本月份内中国知识产权局共公开风力发电专利 37 项,其中与大型并网风力发电 机有关的有 8 项,分别统计如下:
宁夏发电集团
不详
签订建设合同 开工建设
江苏龙源风电公司 香港华润电力 武汉凯迪公司
不详 不详 不详
完成首台风机吊装 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华电集团
不详
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3. 中国风电制造业
3.1 整机制造业
本月份内整机在制造行业体现出二种特点,一方面继续上个月新产品宣布相继诞生,另一方 面新的生产基地奠基:
5.6 机组示范试验的风险
国内制造的风电机组,需要有一个示范试验阶段,才能证明自己的性能和质 量,为市场所接受。示范试验是有风险的,谁来承担?风电场业主处于自己的利 益考虑,在开始阶段本地产风电机组价格与进口机组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 不愿承担的。反过来,本地产风电机组不经过示范试验,不能完善化,市场打不
权利人
沈阳工业大学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通用电气公司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 公司
兆瓦级风力发电用三电平中压变流器
兆瓦级半直驱动式风力发电机组 直驱式混合励磁双定子风力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组刹车机构
李 寅;官二勇;周维来;丁兆国; 孙敬华;白德芳;邓志平;顾春 明;金庆才;张 哲;张春雨;郑文 英 姚兴佳;潘 建;刘颖明;王晓东; 李 科;王 超 林鹤云;刘细平;杨成峰 苏汝标;吴成峰
风电行业信息月报
2007 年 8 月
1. 风电行业会议及事件预报(09 年 1—3 月) ..................................................................2 2. 风电项目开发(汇总表).................................................................................................2 3. 中国风电制造业.................................................................................................................2
国内企业要想获得并掌握技术,难度变大,不得不采用其它途径,比如自 行研发、买断技术、联合设计、寻找自身实力较小的外国风电设备开发商或设计 单位进行合作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 力,所需时间较长,投入资金较大,技术风险也大一些。
5.3 性能、质量和成本、造价的矛盾
目前在中国的风电机组制造业,仍存在着性能、质量和成本、造价的矛盾。 性能、质量都好的产品其成本、由于相对复杂,设计制造要求较高,成本、 造价一般都较高,反之则相反。风电场业主在选择风电设备时,往往根据风电场 的具体情况和资金条件,在国产机组和进口机组中决择。由于缺少经验和过去项 目的参照,很难对设备的寿命作评估,选择起来有一定盲目性。 长远来看,对于性能、质量和成本、造价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性能和质量。 要在保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成本和造价。风电场项目的经营期一般 为 20 年,风电设备的寿命也必须保证 20 年,而且在寿命期内不能有大的故障。 不能因为追求低成本、低造价而出现大的失误。

如东凌洋
49.5MW
御道口
148.5MW
武 汉 平 陆 风 电 49.5MW
项目
阿 拉 山 口 风 电 49.5MW
项目
中国大唐集团
36*V52-850kW 项目建设中
龙源电力集团
国华投资公司
大唐集团
大连重工 1500kW 不详 不详
举行开工仪式
完成投产 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中电国际新能源 不详
控股有限公司
3.1 整机制造业................................................................................................................2 3.2 部件制造.................................................................................................................3 4. 风电专利.............................................................................................................................3 5.专题介绍—中国风力发电机组本地化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4 5.1 风电市场发展的波动................................................................................................4 5.2 技术获取难度较大...................................................................................................4 5.3 性能、质量和成本、造价的矛盾...........................................................................5 5.4 缺乏认证和试验手段...............................................................................................5 5.5 风电设计人员缺乏...................................................................................................5 5.6 机组示范试验的风险...............................................................................................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