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基础
规划的实现。
柯比西埃规划实践——昌迪加尔规划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雅典宪章》的一 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 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 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 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 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 结构。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 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建筑艺术》);格迪斯的学说(进化 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芒福德形成综 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霍华德“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 超过这一个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个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 城市(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 局。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 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 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伦敦东北 部56公里处)由恩温、帕克完成
(2)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希望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 内部改造,从明天城市、光辉城市到《雅典宪章》(1933) (昌 迪加尔)
(3)其他理论: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 指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
戈涅的工业城市(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 的功能分区原则;
勒·柯布西埃,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 1965年8月27日,又译柯布希 埃,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 瑞士小镇 Chaux-des-Fonds ,1917年定居巴黎。被誉为 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 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和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 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 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他一 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 ,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 。
《大纲》认为,游憩问题主要是大城市缺乏空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 不适中,无益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建议新建的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增辟旧区绿 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并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大纲》认为,交通问题主要是城市道路大多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 叉口过多,未能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认为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 。建议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按照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功能分类。另外, 《大纲》还指出,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过分集中,也是交通拥挤 的重要原因。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 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宪章强调了"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 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规 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 设计,它必须对人类的各种要求作出解释和反映"," 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 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 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 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等观点。
技术基础: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 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 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2、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3万人的规模, 中央公园的圆形城市,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 ,城区之间是农业用地,各个区域联系依靠从中心向外放射道路( 莱彻沃斯)
《大纲》还提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
最后,《大纲》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而引 起。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规划。其步骤为:在区域规划基础上,按居住、工
作、游息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并强调居住为城市主要因 素。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科学,应考虑立体空间,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证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 些原则的中坚力量,光辉城市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城市 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 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 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之中。
《大纲》首先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 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大纲》认为,居住问题主要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及绿化;生活环境质量 差;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足;公共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要有绿带与交通道路隔离,不同的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
《大纲》认为,工作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的布置,远离居住 区,并因此造成了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 关系。
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基础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问题: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 市市政设施缺乏,
城市环境卫生条件恶化
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 托邦);欧文1817年在美国实践 的“协和村”;戈定1859-1870 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 住房的立法
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 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层 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住 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 通、高架快速交通。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 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 体现 ——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