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8

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8

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八)标签:战车厚度加农炮榴弹炮柴油发动机2006-12-19 22:15O-1型120吨重战车O-1型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是100式100吨超重战车的后续发展型号,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履带经过改良,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唯一样车被日军自行销毁O-1型120t重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4.1—1945战车重量:120.0 t车体前装甲厚度:200 mm炮塔前装甲厚度:20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10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10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2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55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 x 2主炮: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 x 1副炮:1式47mm战车炮 x 2 (1前1后)乘员:7名特殊战车名称用途不明怪物战车资料不详试制特三型飞行战车由飞机牵引的滑翔战车自行火炮防空卡车这类东西战场上很常见,但都无制式型号,所用卡车上出厂就有个高射机关炮或机关枪架,很多型号卡车都有,属于定制武器九八式甲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所载高射机关炮可以方便的拆下来使用九八式甲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40—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单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八式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98式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39—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单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八式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98式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39—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无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联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七式120mm自走重加农炮自行远程压制火炮,原本用来为大部队提供远程压制火力,战争末期由于火力超强,也被赋予了反战车任务,准备用来在本土决战中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97式120mm自走重加农炮资料服役年代:1938?—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无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18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主炮:加式120mm重加农炮乘员:7名九七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用于伴随压制任务,有完整炮塔,但火炮发射的弹丸初速太低,反战车能力不强与97改中战车差不多,应该也属于自行山炮,这型自走短榴弹炮被命名为97式是因其采用97式改中战车的底盘与炮塔,并非在1937-1938年间制成,实际上这型自走短榴弹炮是在1942年年底才出现97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7 t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炮塔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5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6 km / h续航距离:370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特式120mm短榴弹炮乘员:4名一式75mm自走野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战争后期则主要充当自行反坦克炮使用,所载90式75mm野炮在1000m距离可以击穿75mm锻压钢装甲,500m距离则可击穿100mm锻压钢装甲,有相当强的反装甲能力,可以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这型自走野炮所用底盘是根据97式中战车车体为基础加厚装甲制成的1式75mm自走野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战斗重量:15.9 t车体前装甲厚度:41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5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380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1式75mm战车野炮(90式75mm野炮)乘员:5名一式105mm自走榴弹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战争后期也充当过自行反坦克炮使用,有击毁M4中型坦克的记录,这型自走野炮所用底盘与97式中战车车体相同1式105mm自走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6.3 t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20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1式105mm战车榴弹炮(91式105mm野炮)乘员:5名二式75mm自走山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2式75mm自走山炮有完整的炮塔结构,基本是辆中战车而不象自走炮,不过这型炮车的确是用来执行压制射击任务的,为装甲部队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火炮射击速度比1式75mm自走炮更快,山炮弹携弹量63发,2式75mm 自走山炮也有一定的战车交战能力,打击轻型坦克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付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是很困难的,这型自走山炮所采用的底盘与1式中战车相同2式75mm自走山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6.7 t车体前装甲厚度:50 mm炮塔前装甲厚度:5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35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35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4 km / h续航距离:200 km发动机:240马力 100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9式75mm战车山炮(由41式75mm山炮修改而来,炮弹初速为445 m/sec )乘员:5名三式75mm炮战车主要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相对1式75mm自走野炮加强了反战车射击的直射瞄准设备,并且战斗室由1式75mm自走野炮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型,底盘是根据97式中战车车体为基础做些修改制成,战争期间全部部署在本土,并无海外派遣作战记录3式75mm炮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3—1945战斗重量:17 t车体前装甲厚度:28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378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3式75mm战车炮(仍为90式75mm野炮,与1式75mm自走野炮的1式75mm 战车野炮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乘员:5名四式75mm炮战车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为部队提供远距离反战车直射火力,可在2000m距离上正面击毁M4中型坦克,反战车威力十分强大,不过这种炮战车很晚才出现,没有派驻海外,全部准备用于本土决战,所以没有遇到实战机会4式75mm炮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5.01战斗重量:16.5 t车体前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65马力 4冲程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5式75mm战车炮(4式75mm高射炮)乘员:7名四式150mm自走榴弹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提供压制火力支援与反战车任务,这种自走炮实际更侧重反战车任务,安装完善的反战车射击瞄准设备,装备这种自走炮就是因为日军看到当时日军现有战车,大多数反战车火力不强,要靠自走炮提供反战车支援,希望拥有一种可以在2000m以上距离击毁敌人M4中型坦克的自走炮。

日军装甲部队原本青睐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更有人提出要用96式150mm重加农炮或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但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些大炮产量有限,如果装甲部队装备这类新锐大炮,那步兵部队的装备自然受影响,最后不得已,装甲部队选用了步兵部队觉的无所谓的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作为4式150mm自走炮的主炮,虽然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威力不如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更不如96式150mm 重加农炮,但也可以满足在2000m以上距离击毁敌人M4中型坦克的要求,这型自走榴弹炮所用底盘与97式中战车车体基本相同4式150mm自走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3—1945战斗重量:16.3 t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20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200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乘员:6名四式300mm自走重迫击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要塞攻坚重型火力支援,但这种自走炮设计完成时,日本已经处于守势,已经不需要这种攻城重迫击炮了,所以只制造了4辆,并没有后续投产4式300mm自走重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44—1945战斗重量:16.5 t车体前装甲厚度:8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8 mm车体侧装甲厚度:8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8 mm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65马力 4冲程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3式300mm战车重迫击炮乘员:7名五式47mm炮战车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全是由95式轻战车改造,可以说是95式轻车的废物利用,但只能在200m内的近距离正面威胁美军M4中型坦克,反战车能力较弱,不过这种炮战车要比装相同主炮的97改中战车造价便宜的多,正面防护力也比95式轻战车强的多,95式轻战车改成这种炮战车应该还算很成功,这种炮战车也是本土决战武器,战争期间无海外作战纪录5式47mm炮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5战斗重量:8.5 t车体前装甲厚度:30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3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0 -12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 焊接混合速度:40 km / h续航距离:240 km发动机:120马力三菱A6120VD 型4冲程6缸柴油发动机主炮:1式47mm战车炮(1式47mm速射炮)乘员:3名五式105mm自走重加农炮自行远程压制火炮,本土决战武器,但主要目的是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也可进行地面远程压制射击,主炮陆军的5式105mm远程加农炮,实际就是海军秋月级驱逐舰100mm主炮的修改型,这种火炮穿甲威力极大,能够远距离轻易击毁盟军任意型号重型坦克5式105mm自走重加农炮资料服役年代:1945战斗重量:18 t车体前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装甲结构:焊接/ 铆接混合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65马力 4冲程气冷柴油引擎主炮:5式105mm重加农炮乘员:5名九五式120mm自走榴弹炮用于伴随压制任务,主炮是由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这型自走榴弹炮被命名为95式是因其采用修改过的95式轻战车的底盘,并非在1937-1938年间制成,这型自走榴弹炮是在1944年才出现,装备本土机动打击师团,属于本土决战兵器,战争中未有实战机会95式120mm自走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3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15马力三菱A6120VD型 4冲程6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乘员:5名九七式105mm自走重加农炮自行远程压制火炮,用来为大部队提供远程压制火力,主炮为威力强大的5式105mm重加农炮,由于火力非常强劲,也被赋予了反战车任务,准备用来在本土决战中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这型自走加农炮采用97式中战车底盘,火炮是指向车体后方,这型自走加农炮是战争末期才出现,属于本土决战兵器97式105mm自走加农炮资料服役年代: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无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无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1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5式105mm重加农炮乘员:6名五式一型105mm炮战车自行反战车炮,本土决战武器,主炮为威力巨大的5式105mm重加农炮,主要用途是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也可进行地面远程压制炮击,这型炮战车除了105mm主炮外还安装有1门47mm战车炮与2式乙型联装20mm高射机关炮,此外正面装甲也异常厚重5式1型105mm炮战车资料制造年代:1945战斗重量:45 t车体前装甲厚度:1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mm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25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550马力 98式4冲程12缸液冷汽油引擎主炮:5式105mm重加农炮副炮:1式47mm战车炮乘员:6名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