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笃弘-遵义市十二中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遵义市十二中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遵义市第四期校长培训班上课讲稿主讲人:王笃弘一、十二中基本情况介绍我校始建于1989年,位于遵义市大连路,与遵义医学院毗邻,是遵义市红花岗区一所大型的初级中学,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省级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遵义市师范学院教育干部培训考察基地、遵义师院毕业生实习基地、遵义市红花岗区示范性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设有微机室三间,多媒体教室二间、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各一间,学校的每间教室及办公室都接通了校园网。
体育活动场地包括200m环形跑道,100m直线跑道,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3个,乒乓球台14个,以及单杠、双杠设施。
有藏书7500余册,生均3册,音、体、美器材基本按国家现定的标准配齐。
理、化、生三间实验室,基本按国家初中1类学校配备,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人数达2600余人,教职工123人,其中高级教师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7%,一级教师3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5.2%,十二中自1989年成立以来,经几届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德育为先,科研兴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中学特色,制定了“团结、求实、进取、创新”的校训,明确了“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急创一流”的办学宗旨,从地域关系来看,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所以我们的生源以农民子弟和小商贩的子弟为主,生源素质较差,据统计升入到我校的学生,小学的一次性毕业率只有65%左右,小学双优率在25%-30%之间,但他们进入十二中学后,经过三年的学习,这些学生初中的一次性毕业率达到96%以上,高中录取率80%以上,重点高中的孙取率可达45%左右。
由于我校历年的“中考成绩”一次性毕业率、普高升学率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在社会上赢得较高声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有明确的教学管理思路密不可分,现将我校多年来教学管理思路作一下归纳、总结,与各位校长交流。
二、遵义市十二中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1、明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
多年来,我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初中毕业生,98年我校出台了《十二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方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核心,确定了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发展、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五个方面的素质培养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学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与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十二中学内部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十二中学2000年至2005年五年规划》以及《十二中学2002年至2005年三年规划》。
确定了在三年内把学校创办成市级示范初中和五年内把学校办成全国现代化教学先进单位的奋斗目标。
学校在内部管理上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同时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和职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治校”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重大决策、审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日常行政工作例会制度。
情感是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人性化和柔性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作为全校教师领头雁的学校领导,处上都以身作则,给教师作出榜样。
“诚”、“情”、“理”是叩开教师心灵窗扉的钥匙,它能达到沟通人心,凝聚人心,激动人心的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我校领导做到了诚心赏识教师的才智和能力,真心维护教师的荣誉和威信,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忠诚的鼓励教师成才成名,高度信任其责任心和事业心,在遇到分歧时,与教师坦诚相见,不绕弯子,不订诓子,一个“诚”字成为领导与教师之间共融的催化剂,用“情”触动人的心扉。
为此,我校领导努力在“情”字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五多”政治上多关心、爱护;使用上多信任、支持;工作上多理解、帮助;业务上多指导、培养;生活上多照顾、体贴。
如每年全校教职工的生日,学校都会送上温馨的贺卡,赠送纪念品。
每年的教师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学校行政领导都要登门看望生病的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产生以情感沟通为基础的心理效应。
“理”是心灵沟通的支撑点,我校领导在处理事情时往往能作到摆事实、讲道理,用“理”服人。
营造出了一个互相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工作,出现了“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局面。
初中教育说到底就是“养成教育”,其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我校在办学思路上遵循这个原则,多年来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学生“成人”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来抓。
坚持开展以“五会”(会自立、会自理、会自信、会自尊自爱)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思想教育。
初一新生一进校,根据部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较差的特点,学校把抓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工作重点,并以班为单位组织全体新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二中学生文明行为一日常规》等内容,并在每周星期一上午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分析情况,交流经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由于我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到位,使我校学生基本作到了“五文明”,即“文明进校、文明上课、文明休息、文明参加课外活动、文明离校”。
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校园内无任何犯罪行为和大的恶性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校还结合形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主要形式有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国旗下的讲话、心理讲座、法制讲座、安全讲座,从而逐渐形成了十二中良好的校风。
好的校风,促进了好的学风,使我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十二中成立至今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在上级领导支持和关心下,经几届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明确了“德育为先,科研兴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一支以全国先进教师袁琪、省级先进教师杨期英、市级先进教师周智军、陈丽峰及多名区级先进教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逐渐形成了“敬业、奉献”的校园精神文化。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迅速发展,我校调入充实了大量的老师,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学校整体发展,我校不断健全、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为我校抓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制度文化。
另外我们深切的感到,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尤为重要,有了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全校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使全校师生形成人格平等、师爱生、生尊师的和谐氛围,为我校抓教育教学质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为了使我校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好,落实“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明确了教研活动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务、教科部门负责人具体抓的管理体系,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通过学习研究,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有较大提升,为我校抓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师资基础。
我校采取这些方法抓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围绕校园的文化建设作文章。
办学有三层境界:三流学校办规模,二流学校作品牌,一流学校办文化。
我校是一所大型的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总娄达2600多人,规模可谓大,从“品牌”角度来盾,我校多年来“中考”成绩优异,高中的升学率在80%以上,在社会上声誉较好,尤其是我们的封闭班、半封闭班更是我校的特色。
从“中考”成绩来看,去年我校封闭班“中考”的班级总平均分494分(去年遵义市四中录取线486分),成绩十分出色。
我校的封闭班、半封闭班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开始创设。
这两种班设立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当今时代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无暇照顾教育子女,于是我校看准这一社会需求开设了封闭班、半封闭班。
从招生上,我校的封闭班和半封闭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面对县里的学生及汇川区的学生以及红花岗区非本学区的择校生招生。
从管理形式上,我校的封闭班、半封闭班采取准军式化的管理,每个班都配有生活老师,早上6:30由生活教师组织早锻炼,7:00到食堂吃早餐,7:30开始早读,中午12:00午餐、午休,下午5:00开始课外活动,6:00晚餐,晚上7:00晚自习(由科任老师负责晚自习),8:30半封闭班的学生由家长接回家,9:00全封闭班的学生回寝室,10:00熄灯。
这就是我校封闭班、半封闭班的作息时间安排,由于我校的封闭班、半封闭班教师敬业,管理到位,学生进步快,家长放心满意,所以我校的封闭班、半封闭班每年招生时门庭若市。
现在我校的口号是争创“一流”,要成为一流的学校,就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
2、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盛行,“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高分低能”是其主要现象;没有创造性,学生体质受到严重摧残,这对国家的改革发展与长治久安极为不利。
在这个时候,湖南汩罗市推行素质教育(1996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但在当时,“应试教育”壁垒森严,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央已经意识到要让人们从“应试教育”的重灾区走出来,必须对教师进行彻底的“洗脑”、“充电”。
教育部遂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并于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一块,红花岗区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从98年开始我区就开始抓教师的基本功。
首先是“三笔字”的练习,其次是普通话,第三是简笔画。
随后还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级各类培训,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等培训。
在这些培训中,我校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保障机制,全校教师作到统一认识,培训过程有计划、有总结,参培率和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
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注重树立精品意识;注意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的力度,坚持把骨干教师的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以此来带动继教工作的全面开展,先后派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心理健康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北京、大连、西安、重庆、贵阳等地参加各种一级培训,并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由遵义市或红花岗区教育局主办的各种二级培训,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抓好校本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