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与能力测试试题(八)
一、选择题(15分)
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___________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A.《论语》
B.《孟子·尽心下》
C.《孟子·尽心上》
D.《大学》
2. 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3.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______。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文字的出现
C.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D.教学方法的系统化
4.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这体现了教育的_____。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5.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_________。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6. “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________。
()
A.古代社会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7. _________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 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_______。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9. 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朱熹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 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_。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1.《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2.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1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14.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第1题11分,第2题12分,共23分)
1.有这样一名数学教师: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
他对每年高考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的。
但报纸,他从来都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
他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
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
对此,他很不理解。
请从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角度评价该老师的做法。
答:(1)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不同的信息。
尤其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从课堂外接受到的信息往往要比在课堂上接受的还多。
而材料中老师的行为等同于闭门造车,因此,“他的教学很一般”。
(2)20世纪后期,教育终身化的思想被提了出来,教育技术也日趋现代化。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教师更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终身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也没有学过教育学,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请运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一样可以进行教学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解释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从实践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教育实践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