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鲁迅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的三大要素:
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
情节、人物、环境。
记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环境)
情节的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作用:
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 肖像、动作、语言、
“狂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狂人实际上是文化意识 的觉醒者、反抗者,也是一 个挑战、批判传统封建制度 的战士。但是被不觉醒的大 众视为疯子。
总结“吃人”的意义:
•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残害。荼毒 生灵最终的指向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以 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 想中的沉睡,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他们不仅残 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 了那些优秀的觉悟者和启蒙者,像夏瑜等人(铁屋子 中的呐喊者)。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 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是一种群体 的“伤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 囊括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 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 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是怎样对待这个历史与社会的,而狂人又是怎样对待的?
“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 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 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 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 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从来如此……总之你不该说, 你说便是你错!”【八】
–——麻木
具体事例在?
•让被吃的人自己勒死;罩上“疯 子”“恶人”的名目;和在饭菜 里,暗暗给人吃。【七、十、十 二】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 - 1936 ),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 塾和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离家到南京 求学, 1902 年赴日本留学, 1909 年回 国。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文化思想 的先驱。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 作。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 向黑暗势力”。
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认,要有效果 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 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小说形式探究: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小说形式探究: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吃人”的涵义是什么? ——结合『二』『三』『十一』分析
吃人是一个中心隐喻,指的是从精神与文 化上的吃人,它暗指中国漫长封建统治、封建社 会的家族制度、礼教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
封建统治吃人 封建制度吃人 封建礼教吃人!
小说主题探究 “救救孩子”的呼声:
• 因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孩子 还保留人的天性,才可以创造一个人道的、 美好的社会,救救孩子就是救救整个国家、 民族,是作者对未来寄托的希望。 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 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主题:
1、批判和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 弊害。 2、批评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 3、歌颂先知先觉者的不屈不挠的 抗争的精神 4、寄希望于孩子、于未来
艺术特点: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提问3:
对于这一个有着长久“吃人”历史的社会,周围的人
P40
课后练习探究
提问1:小说中谁要吃掉“我”?作者为 什么选用这些事例?
1、大哥,这是一个主谋者。
2、陈老五、老头子,这些是帮凶。 3、赵家、周围的人。
这些事例,将抽象的社会见识融于形象的 叙述中,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论与无奈,
以及愚弱的精神状态。
问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狂人其实是一个既 有批判精神也有自省 精神的人物。
狂人的形象分析
◆ 是一个封建文化的反抗者。看穿一切, 对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之罪恶有着深刻的认识, 用“吃人”两个字对其作了简明直接的概括 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批判。 “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是一个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身受束缚, 深受迫害,对吃人者的心态有着清醒的认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敢的战士。具 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信真的人必将埋 葬自愿吃人与甘愿被吃的人,坚信新的世界 必然到来,并期待人们自己的觉醒和抗争。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 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救救孩子……”
“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 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常人”的角度说 的,“狂人”即“不正常”的人。文中的 “我”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现——极度敏感, 行为怪异,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 想,思维错乱,怀疑周围的人,不论认识与否、 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贫富亲疏,甚至骨肉之 亲的大哥都仇视他,想吃掉他,别人的一个 眼神、一句话、一个小动作皆包藏祸心。从 医学角度看,这种处于反应性妄想之中,对 周围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而引起多 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 辱他,就是“迫害狂”的病症。
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 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 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实写人物 —— 用的是现实主义 —— 构成 小说的骨架、血肉。 虚写寓意 —— 用的是象征主义 —— 构成 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作者在小说中引入的新形式
为什么选取“狂人”视觉? 作者有意选取“狂人”这一陌生视觉,这 样做的效果是使“一个描写对象从其通常 的感知领域转移到一个新的感知领域”, 从而产生陌生感。 表面上看,狂人的话全是“疯话”,不 足为据;但细加琢磨,会觉得他的话另有 “玄机”,卓越超群,狂乱的呓语却道出 了世相的真面目。
小说内容探究
提问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
《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历史记载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割股疗亲。
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
现实生活 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人血馒头治痨病。
–——盲目维护
《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传统保守中有疯狂;白话体则 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疯狂中有清醒。有象征意义。 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 —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真正的结尾其实是“救救孩子……”一句中后面的省略号, 它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反抗的艰难。
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认,要有效果 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 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狂人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个历史、 社会的?
他能清楚地认识历史、社会 、他人(吃人 的历史、吃人的社会)。 并把改变“吃人”社会作为已任,试图改变 周围的“吃人的人”。 到自己也成为审视的对象,狂人的觉醒达到 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是一个既有批判精神也 有自省精神的人物形象。狂人才指向了代表 未来的孩子,发出了急迫的呐喊——“救救 孩子!”
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 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 德)、旧文化对人性的扼杀。
问3: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 ◆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 个性扭曲。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 幼者、弱者。
被吃: 祥林嫂、华小栓、孔乙己(阿Q)等。
代 表 作 品 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 《野草》 杂文集 《南腔北调集》、 《坟》《且介亭杂文》等
•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 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随后,二次革命 失败,张勋复辟,社会愈来愈黑暗。封建统治的 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依然如故,帝国主义仍虎视 眈眈,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使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 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 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封建制度和 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文章结构层次
一层(题序、第 1—3 节):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
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 (吃人问题的提出) 二层(第4—6节):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 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三层(第7—10节):写狂人决心规劝众人,放弃“吃人”。 (吃人问题的战斗) 四层(第 11—13 节):结论。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 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 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对未来寄托希望)
五个方面进行。
心理、神态
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 发展、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自然环境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人物的出场做烘托),塑造了人物形象(反映了人 物的心理状态),揭示(深化)主题。
他是可悲的,
值得同情的!?
狂人的多疑与敏感有其 自己的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结合当时社会与 人们的做法进行分析。
这个“吃人”的历史、社会是 怎样的?
(1)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 油煎炒了吃 (三)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人肉 可以煎吃” (五) (3)“易子而吃”(五) (4)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十) (5)徐锡麟的心肝被炒吃(十) (6)人肉人血治痨病(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