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 忠 雄——光 之 教 堂大师作品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其人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1969 年安藤忠雄在其家乡大阪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正式开始了建筑生涯。
1975 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Azuma House),即住吉的长屋。
该建筑荣获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大奖。
而后,安藤又荣获了一系列的世界性荣誉。
1983年,六甲集合住宅(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获得日本文化设计奖; 1985年,荣获芬兰建筑师协会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奖; 1986年,获得美国布鲁诺纪念奖和日本文部省嘉奖;1987年,六甲山教堂(风之教堂)获得每日艺术奖(Minichi);1993 年,获得日本艺术学院奖;1995 年,在安藤 54 岁生日时,他荣获了普利策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Prize); 1997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法国艺术与文学荣誉勋位; 2000 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等,此外,安藤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美国AIA的荣誉会员。
作为一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安藤在许多国家展览过的设计图纸和构思草图也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安藤20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1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光之教堂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之所以有深度,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观念、哲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而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哲理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品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
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 ●自然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2教堂入口两入口之间的雨蓬和坐椅左图:教堂外观右 二 图 期 : 墙体 的 穿 插纯 净 的 几 何 体安藤建筑作品的关键是经常是有关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对 安藤来说建筑师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个脆弱的、理 性的庇护所。
他重复地再现他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的 风格,是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中建造了另外一个世 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一直在 有意地缩小他的建筑词汇调色板,并在许多建筑中反复使 用,从而形成安藤建筑空间的集合单纯性和可识别性。
安藤的建筑语汇也并非创举,例如,来自柯布的方盒子,平屋顶和“阳光、空气、绿化”原则,来自赖特草原 式住宅的空间回转、曲折入口,来自粗野主义的“素混凝土”等等,经过他的整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建筑认知和精神追求。
安藤建筑的单纯并不是单调,它通过严谨的比例关系,严格有序的空间,形体的穿插来表现安藤建筑 的内涵。
.................教堂室内3可 信 赖 的 混 凝 土 材 料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 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 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 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 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 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 是残留的模板螺栓。
清水混 凝土演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
安藤在材料中掺进了日本的 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 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 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 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
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 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 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 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 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 了“安氏混凝土美学”。
对于 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 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
安藤相信,有质感的材料对 建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 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 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 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 均质的质感来呈现,对于他 精确筑造 的混凝土结构,只 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
这种精准、纯粹的特质,正 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特性。
安 藤把混凝土表现得如此细腻, 会让你感受到混凝土“母性” 的一面。
墙面上的圆孔好像 是“手的痕迹”,并非工业化 的产物,仿佛由手工触摸捏 合而成的,通过我们的触摸,鸟瞰众人眼前的十字架感受到“母性”的安全。
自 然安藤认为自然是对现实 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仅是通 过建造园子,在园中种植植 物来表示季节变化这种手法 很粗糙。
抽象化的光、水、 风这样的自然也是由素材与 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 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他总 是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理念灌 输到他的建筑中,用建筑去 提炼着自然。
让人在他的纯 粹的构成中,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能判定时间与自 然的存在和变化。
在安藤许多作品中,如 住吉的长屋、光的教堂、熊 本县古墓博物馆等,都能或 隐或现看到他对壁体开口的 青睐。
安藤认为,团队壁体 及其与顶棚之间的开口反复 运用,并非完全是想使壁体 本身具有个性,或是想用光 的投影使壁体美观,而是要 表现一种建筑学上具有完美 比例的空间流动。
同时,这 种手法也柔化了混凝土壁体 形成的僵硬空间,促成了空 间本身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对 话。
经过20 多年的建筑实践生涯,安藤已经形成了独树 一帜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特别是那种简洁、熟练的素 混凝土运用和纯粹空间的文 化表现已经成为安藤建筑作 品的象征。
4安 藤 的 教 堂建 筑求着他的纯粹空间,参照引入自然元素的设计原则。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水的教堂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水的教堂是一座小型的婚礼教堂,它位于北海道夕张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人山脉东北平原处。
基地四周为野生丛林,为了建设这座教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堂,专门把附近的自然水体进入基地,开辟了一个长90m 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 ×45m 的人工湖。
安藤以水为主题,是自然-人-建筑有机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的结合起来。
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
该建筑由两个边长分别为10m 和15m 的正方形空间体安藤的教堂建筑没有传统教堂量上下搭接而成。
一堵作为序列引导和领域划分的“L”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都形墙体则包围了建筑。
当人们依顺墙体从建筑背后走进建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
筑时,便被导向一个由玻璃围合的入口空间,于此,人们风的教堂聆听水声、风声和花香鸟语的同时,与自然彻底融合在一位于大阪神户地区的六甲起。
从这里通过回字形楼梯,走下幽暗的圆弧形楼梯间到山顶上,建筑共包括了一个教达礼拜堂。
这时,透过礼拜堂的大玻璃,眼里突然出现了堂、一座钟塔、一组连廊和为全部的湖面和水面上耸立着的十字架,人们内心也获得了限定用地而建的围墙。
其中,一种心旷神怡的纯洁感和神圣感。
就这样,原来毫不出奇与东西成15°角的连廊和与的水面,通过安藤精心安排的时隐时现的序列,焕发出了连廊平行的教堂决定了整个建极不平凡的魅力。
筑的轴线。
通常,教堂主厅与教堂建筑师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案例中,则做了分散处理,从形态上讲,教堂是一个混凝土实体,而连廊是一个长长的玻璃筒。
长达 40m 的连廊由一系列 2.7m 见方的混凝土架构组成。
连廊顶棚由玻璃天窗和“H”型联系梁构成 1/6 圆拱状屋顶,连廊两端均为开放,半室外的玻璃筒笼罩着柔和的光线,每每微风乍起,连廊便成“风”的通道。
参拜者通过这个连廊,走下楼梯,再转 90°,打开钢门,便进入教堂。
教堂的大厅包含两个 6.5m 直径的概念球体,是安藤心目中的“纯粹空间”,再转 90°,便看到了圣坛。
光线和绿色的自然经由侧墙大片落地窗渗透进教堂中。
自然在这里以一种抽象方式得以表现,来形成了一个纪念性空间。
安藤在风的教堂中依旧寻5光的教堂基地位置(location):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设计时间(term ofplanning ):1987 年1 月~1988 年 5 月施工时间(term ofconstruction):1988 年 5 月~1989 年 4 月基地面积(sitearea):839 ㎡建筑占地面积(buildingarea):113 ㎡总建筑面积(totalfloor area):113 ㎡教堂所在住宅区红叶下的入口场地﹒概况设计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113㎡的大阪光的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一片普通的住宅区内,是现有的一个木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展。
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
教堂内部空间几乎完全被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内部是真正的黑暗。
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
由于空间开口很少,十字光线在黑暗的背景下明亮异常。
受场地地形和满足建筑功能面积的制约,以及安藤对纯粹几何空间的追求,教堂被处理为简洁的混凝土箱体,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人们内部只有投过光才能感受到那一场抽象的大自然的存在,与这种抽象性相一致的是,建筑也是一个纯粹的形体,没有额外的装饰,光线通过墙上的裂缝和开窗折射进来,赋予空间以张力并使之神化,它们抽象地渲染着已经建筑化了的室外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