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民居系列之碉楼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 ,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 防卫功能。
三、碉楼分析
5.现存价值分析
以开平碉楼为例:开平碉楼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2、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3、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 4、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四川、重庆碉楼 1.四川是全国最早兴建碉楼的地方,大部分也 是与宅院相连,建在宅院围墙的转角处,的防卫 性建筑,楼高三层或五层(更有的达七层,如巴 县木洞镇蔡家碉楼)。 2。川西南的彝碉主要与房宅相连,多建立在 院落四角,一般二到三层,每层开有若干射击孔
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广东碉楼川西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的碉楼主要以 石、土为建筑材料,基本上是平顶。 1,客家地区的碉楼 总体特点是碉楼与客家围宽厚的围墙相连,或正 面两角建楼(二碉),或正面两角与后围正中建 楼(三碉),或四角建楼(四碉),或四角加后 围正中建楼(五碉),或四角加左、右、后三围 正中建楼(七碉) 2,五邑侨乡和开平的碉楼 主要在于其建筑式样和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中西 建筑文化合壁,使其脱离了中国传统碉楼的样式 和风格,自成一体。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 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 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 则的石材砌筑而成
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居住作用
三、碉楼分析 1、功能用途分析
功能用途分析
藏族碉楼组成:一、底层二、楼梯三、阳台兼厕所四、 晒坝五、外墙六、大门七、主室八、经堂
“碉楼”,楼层铺木板,下层当库房,二、三层住人,并 设有经堂。四周围墙,中间庭院,墙厚,旧时可当碉堡打仗或 防御之用。窗户朝庭院开,院外用小窗窄门。便于挡风。楼顶 平台可以晾晒东西,或散步、观光。
台山的碉楼,大多建于二、三十年代碉楼的分布, 大致是丘陵地区和靠近山区的地方比较多,皆因防备盗贼 而起,主要由海外华侨捐资兴建,建立了具防护与居住功 能的“中西合璧”式碉楼。这些碉楼一般三、四层,高的 十层,墙有尺多厚,有黄泥拌石灰舂成的,有青砖或花岗 岩石砌的,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三、碉楼分析
三、碉楼分析
1、功能用途分析
乡间和山区的碉房, 一般依山而建,多为 三层:一层关栏牲畜, 二层当卧室、厨房和 储藏室,三层设经堂 。平顶用来晾晒谷物。 屋顶插经幡。房屋旁一 般有转经简。室内一般 都供有神龛、经书。通常 不用床铺和桌椅,睡卧和 坐都在垫子上。
高级住宅,在主要入口处或主要房间外侧设置一层或数层高 的敞廊,封闭的碉房,开敞的廊檐,很有民族特色。
2.造型及材料分析——西藏碉楼
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是平的。碉房因所在地区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城市,碉房布局合理,造 型完整,装饰富丽。一般三层,最高六层,用石作墙 ,木头作柱,上方木铺排作椽。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比较
共同点:整体造型有一定相似性兼具防护和居住之功 能,一般高度较高
三、碉楼分析
防御设施
1、功能用途分析
秦汉时期的“角楼”或“望楼。碉楼的的建造受到 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每层的四边墙上都开有枪眼。 顶层普通四边突出,形似阳台,“阳台”底也开有枪 眼;四角筑成瞭望台,甚至装有探照灯。门窗不大而 都用厚厚的钢板做门,整座碉楼都异常牢固。战乱时 期还有瞭望和火警监护
居住要求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在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 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 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 建成)。类型上,约分三大类
一:更楼或灯楼 二:众楼 三:居楼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 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 意愿选取不同的 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 自成一体。
葡萄牙里斯本的贝伦塔
曼克顿塔楼
法国“罗马风” 钟塔
一、碉楼的起源
从中国范围考察
早在中国秦汉以前就有一种多层建筑存在,叫“角楼 ”或“望楼。碉楼的的建造受到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 ,发展很早,远在汉代就已经很完备了。到了魏晋南北 朝时期,北方社会战乱纷争,民间大量兴建带防御性设 施的城堡式建筑——“坞”,碉楼是整个防御设施的重要 部分。
古格遗址的碉堡
一、碉楼的起源
秦汉时期的望楼羌族碉楼 Nhomakorabea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碉楼既然是一种具有专门用途的建筑,那么只要有社会需要的 地方,它就会出现在那里。目前碉楼就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青海、 西藏、云南、四川、重庆以及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
清海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州藏 族居住的一些半农半牧地区普遍建 有一种石木结构的二、三层(个别 为四层)平顶楼房,形似碉楼, 外 形封闭、坚实、稳重、粗犷;开窗 小, 室内光线暗淡, 每层都有一个天 井式的方孔,一架圆木做成的独木 梯沟通上下.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是塔楼的 顶部,中国式的屋顶,中西混 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 穹顶,美国城堡屋顶,欧式别 墅屋顶,庭院式的阳台顶。 上部造型有:柱廊式 、平台 式 、退台式 、悬挑式 、混 合式。
突出悬挑 射击孔 穹顶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藏堡:外墙向内收缩,但内坡依然是垂直的,上层房屋的建 筑方式除支撑系统为圆木立柱,横榫外,其余部分都是将圆 木对剖,横向放置,圆的那面朝外,平面向内。以一个开间 为组合,转角交角处做成凹凸榫搭接的交合而成,层层重叠, 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半圆木上下之间做一些连接榫,以保证 其整体性。井干式建筑,墙体厚实。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羌族碉楼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 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 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 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 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古代榫卯示意图
对剖凹凸榫卯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藏碉楼
藏碉楼一般建在山顶或河边,以毛石砌筑墙体,为了防御功能, 房屋建成像碉堡的坚实块体。常为三层,首层贮藏及饲养牲畜,二至 三层为居室,设平台及经堂,经堂是最神圣的地方,设在顶屋。由于 少雨,木结构以
石片及石块压边。 碉楼为木、石 结构建筑,墙体用片 石垒砌而成并有泥浆 为粘合剂。内部楼层 采用木坊,圆木搭筑 而面。
碉楼
探秘石头砌成的不朽传奇
概述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因 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 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 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羌族碉楼
开平碉楼
碉楼的起源
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碉
1、功能用途分析
楼 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 3、建造特点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如今碉楼已失去了其当初的防御意 义,但却成为我国传统民居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谢谢观看! 2020
4、实例分析
碉楼比较与总结 5、现存价值分析
一、碉楼的起源
从世界范围考察
碉楼这种单体塔楼式建筑在西方也比较多。比如十至十二 世纪西欧以教堂建筑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中,它发挥 着召唤信徒、授时的功能,在封建战争频繁时期又用于瞭 望。到十二世纪,不仅继续起着瞭望的作用,而且增加了
军事防御和火警监护的功能。
相异处: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因而它们建造材料有所 不同,有的是木板石板,还夹杂有黄土,有的是混凝土结 构,还有的是石材堆叠而成。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
化背景的差异,造型样式也有所不同。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 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 高临下,墙体坚固厚实,窗户小, 有鉄栅和窗扇,铁板窗门。碉楼上 四角突出悬挑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 堡,角堡内开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 孔,各层墙上也有射击孔,增加 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 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 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 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 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台山碉楼
碉楼比较与总结
碉楼出现在中外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他们似乎有各 自的发展轨迹。而中国碉楼建筑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 区兴建的一种以防御性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其建 造受到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而发展,汉代就已发展的很 完备。
碉楼形式多样,不同民族叫法和建造都不一样。可分为黄 土碉和石碉;其修建挑选了地势,多就地取材,考虑水源 、风向、向阳等因素;楼体上宽下窄,造型犹如金字塔, 整个建筑一气呵成,尽显雄健刚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