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文字运用 图文转换

语言文字运用 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1.阅读下表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网站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如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表调查的结果,你得出的最重要的一条结论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南极考查站“长城站”“中山站”的命名都带有一定的意蕴,请根据背景材料说明“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查站”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原因。

背景材料:我国南极内陆考查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高程4 087米,是南极冰盖的核心区域,年平均气温约零下50多摄氏度,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此考查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查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下面的两幅图,介绍“海心塔”所在的位置,并描述“海心塔”塔身的形状特点。

要求: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图表显示的是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区域国民的媒介接触行为变化趋势。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从整体来说,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增长并非是线性的。

从年生产总值与媒介接触种类的变化关系看,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年生产总值少于1 000万元),国民的媒介接触种类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B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发达区域(年生产总值超过5 000万元),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又带来国民媒介接触种类的急剧上升。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发达程度后,国民媒介接触种类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下面的漫画《一次使用》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能揭示漫画的内 涵。

(不少于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认真观察这幅题为“摇钱树”的漫画,分析并写出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

(不超过80字)1.(1)注重传统节假日;假期长短分布更趋合理;凸显以人为本的特点。

(2)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是民心所向。

解析从表格中的要素来看,主要由草案内容和支持率的百分数构成,从纵向比较来看,这组数据在变化上没有一个线性的规律,但从草案内容并结合数据来看,可知人们对于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支持率是占大多数的,这一点是做第(1)问的关键。

而从整体来看,对于调整草案,每一项都有超过一半的人支持。

据此,第(2)问可得出答案。

2.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等关系较大。

建议:规范药品价格、改善服务态度、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等。

(建议与结论要有联系) 解析从表(1)的内容看,多数人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的原因在表(2)中,这一点需注意。

据此,我们提出的建议可从表(2)中的“药品价格”和“医院滥开检查项目”这两项比率最高的项目上来提。

3.一是因为“昆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二是“长城”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中山”是取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昆仑”则是自然景观,这几个名字相得益彰;三是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

解析全面理解题目中给出的背景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再结合“长城”“中山”两个名称的特点:一个是我国名胜,一个是中国近现代的名人孙中山的名字。

从而联想到“昆仑”是我国的一处名山,再联系背景中的“最高点”等关键词可得出答案。

4.(海心塔)北望海心沙岛(珠江、珠江新城),南对赤岗塔,东邻帝景苑,西靠地铁三号线。

塔身由下至中逐渐变细,由中至上逐渐变粗,形如纤纤细腰。

解析介绍要具体准确,不可含糊其词。

5.A: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国民的媒介接触种类增多。

B:在经济中等发达区域(年生产总值1 000万元至5 000万元的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国民的媒介接触种类增长较为缓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两点,一要读懂图表,二要分析清楚语境。

所给图表横坐标是区域年生产总值,纵坐标是媒介接触种类,也是图表所要说明的重点内容。

A处填写的应是图表中曲线的整体趋势(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也随之变化)。

根据语境可以判定B处所填写内容应为“在经济……区域(……),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国民的媒介接触种类增长较为……”。

6.这是一幅把两棵绿树当筷子使用的画面。

使用一次性筷子,就像手持刀斧砍伐森林。

它警示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自毁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说漫画时既要有对漫画画面的解说,又要有对漫画主旨的揭示。

从两根绿树筷子,再联系现实生活,可以知道漫画的主题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有关,也就是和保护环境有关。

7.漫画讽刺了单纯地把文化遗产当成牟利手段的做法。

(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是当务之急。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观察漫画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遗漏漫画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分析寓意时,要注意漫画的标题是“摇钱树”,要分析出“摇钱树”在漫画中具体指什么。

同时,要明白绝大部分漫画都是讽刺型的,所以作答时要思考此幅漫画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8.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的声誉。

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

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

解析此题以写“稿件处理单”终审意见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一份稿件的处理,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风气,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态度。

学生从什么角度写,怎么看“炒作”这种风气,是本题关注的重点。

此题颇有创意,现实感强,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