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游居柿录》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
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3]流行:远行。
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
(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6.答案:唐朝柳宗元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②显现,看得见③它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小石潭记》《浣花溪记》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答案】12.(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分)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15.杜甫。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1分)(三)《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休: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⑶不可名状()⑷为之怅然()[来自:中国学考频道]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分)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分)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分)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①②③参考答案:10.(4分)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
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2.(6分)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
)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
意思对即可。
)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
意思对即可。
)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
(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
(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
(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
)(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
得满3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四)《小石潭记》《游青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î):竹笋皮,笋壳。
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2.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1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共4分,每小题1分,(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11.共4分,每句2分(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抓住关键词:以乃跳珠溅雪诸)12 共3分,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分)13. 共4分,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
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