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阅读思考】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付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进夕阳,迎素只,亦铺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赉城,也叫瓮城、月城。

②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

圮:毁坏。

③榛:丛生的杂树。

莽:深密的荒草。

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

⑤平挹江濑: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

挹:汲取。

濑:沙滩上的流水。

⑥阒:静。

⑦状:描述。

⑧丁丁:棋子敲击声。

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

⑩公退:办公归来。

被:同“披”。

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

第:只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水尤清冽( )(2)不可具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B.其岸势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C.潭西南而望野芳发而幽香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2分)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

(6分)(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

(3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3分)见水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答案]1.(1)格外(或:特别、尤其)(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2.D(2分)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

(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1)第一空:一(或:1)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

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

(3分。

酌情评分。

)[解说]这道阅读题本着课内外兼顾的原则,突出文言文主干知识的考查,实词课内外各一个,即使是课外的实词解释,也能在课内找到依据。

虚词考查采用一般的选择题,适当降低了考查难度。

翻译题稍难,关键要掌握文言实词多单音节词的特征。

如“江山之外”中的“江山”实际上是两个实词。

文段理解采用选择题和对联填补的形式,考查课内外文段的整体理解和相关信息的筛选。

《黄冈竹楼记》译文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与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的答案(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②烟云竹树而已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答案:1探求朝廷具体通披,披着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点燃香沉默的坐着,消除一切世俗的念头4.《黄冈新建小竹楼记》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愤懑不平的心情,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岳阳楼记》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译句: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安用重法邪?译句: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