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为中华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永载史册。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华佗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 我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原因是
A.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有许多重大发明的人
B.阪泉之战后,炎黄两大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打败了善战的蚩尤
D.尧舜禹是黄帝的后裔,先后担任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3 . 作为“20 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河姆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
B.该聚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文字
C.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等
D.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4 . 《周易》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另而退,各得其所。

”这主要讲述了()
A.黄帝打败蚩尤的故事
B.传说中的农业发展情况
C.炎帝开辟集市的情况
D.传说中的“阪泉之战”
5 . 河姆渡人开启了原始农耕生活。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①定居生活②住干栏式的房屋③会制造陶器④种植粟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6 . 传说中奠定了今天我们衣食住行基础的、被称为“人文初祖”的通常是(),这段历史记载在哪本著作()
A.皇帝史记B.黄帝史记C.黄帝《史记》D.炎帝《史记》
7 .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 . 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
A.文献记载B.口头传说C.考古发掘D.主观猜测
9 . 假如你有幸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半坡人生活的年代,好客的半坡人热情招待了来访的你。

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
A.端上热气腾腾的大米干饭B.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入住
C.大盆狗肉供你享用D.用骨制箭头、渔叉等工具打猎捕鱼
10 . 《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

禅而不专,圣之盛也。

”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做法,是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
11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赞颂的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
A.炎帝B.黄帝C.尧D.大禹
12 .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会长期保存火种②会制造工具③种植水稻④制造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13 . 史前时代是指()
A.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B.没有文字记载的人历史;
C.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D.原始社会的人类历史
14 .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5 . “稻花香里说丰年”。

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丁村人B.巫山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16 .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在()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北京人遗址
17 .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A.财富多少
B.能力品德
C.治水之功
D.考试分数
18 . 电的使用似乎让人们忽视了火的作用。

但是在我们祖先的进化过程中,火的使用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下列原始人中最早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19 . 考查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遗址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20 . 小明学完了“人类的形成”这一主题内容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作了一些记录,请你指出他的记录中不恰当的一项()
A.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父系氏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
C.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D.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二、综合题
2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

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流域?“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又是和什么人合作的?
(2)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两项。

(3)清明节时,有海外侨胞和我们一起来到黄帝陵、炎帝陵祭奠他们,为什么?
(4)材料二中,用13年从事治水的人是谁?他在治水过程中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你在这故事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22 . 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

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材料四
材料五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2)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3)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5)材料四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6)材料五中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功能?
三、辨析题
2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

发掘北京人遗址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上层灰烬很厚,最厚处达6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处达4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1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由于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出现间断,则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

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自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

(2)根据材料二,写出北京人已具备“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是怎样用火的?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考古学家研究北京人遗址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三、辨析题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