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部分共50分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典”亮中国,“籍”取力量。

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能在字里行间汲取思想智慧。

我们可以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中汲取的智慧是( ) A.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B.崇尚“自然”,主张“无为”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D.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法治”3.《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请侯畏惧。

”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B.内容C.过程D.影响4.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发现”的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是目前新疆地区唯一经考古发掘的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城址,也是迄今新疆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汉代军事要塞。

这一遗址的挖掘有助于深入研究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A.西域B.西藏C.台湾D.青海5.某年级举办主题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展览,下面能入选的图片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盛世滋生图》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以下四个关于科举制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隋文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B.唐朝唐太宗创立殿试,亲自来面试考生C.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清朝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格式为八股文7.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 )A.12世纪后期B.12世纪70年代C.13世纪初期D.13世纪70年代8.济南市按察司街北起大明湖路,南至泉城路,长790 米。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条街道名字的出现应该不会早于(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

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1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A.从分裂走向统一B.从屈辱走同独立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封闭走向开放13.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他们评论的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4.下面是我国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绕计表。

此表反映出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A.全民族抗战B.大兵团作战C.持久战D.游击战15.朱彦夫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其简历上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军,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这段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 )A.北伐战争B.土地革命C.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16.1954年,商户“鸿茂兴”完成公私合营的改造,它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

这一变革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D.城市改革17.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

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 1 月28 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

这表明(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了对抗状态C.美国仍顽固坚持对华敌对态度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18.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司母戊鼎D.帕特农神庙19.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

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C.引发了殖民掠夺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20.右图为漫画“美利坚烈马”,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主人掀翻在地。

与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早期殖民掠夺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内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21.这场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残余的情况下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 )A.华盛顿B.拿破仑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22.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 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所说的“行动”的特点是( )A.建立健全社会立法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D.扩大联邦政府权力23.2023年2月2月,俄罗斯在伏尔加格勒市举行盛大纪念仪式,所纪念的是二战中一场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日军偷袭珍珠港B.斯大林格勒战役C.德国闪击波兰D.莫斯科保卫战24.1948年美国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的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

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25.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个大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图3(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材料二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做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回答,北魏政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用史实说明北魏统治者做出了怎样的“抉择”?(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观察右图(1)右图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见证,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新中国第一开国档案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重庆政协报》(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措施。

(4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命制一个主题。

(2分)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1)材料一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8分)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

……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袖编撰了”指的是哪一部法律文件?(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4分)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制(1)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2分)答案解析1.A2.C3.D4.A5.B6.C7.D8.C9.D 10.D 11.D 12.C 13.C 14.A 15.D 16.B 17.A 18.B 19.A 20.B 21.D 22.B 23.B24.C 25.A二、非选择题(共共 4 4 个大题,共共 5 50 0 分)26.(12分)(1)历史信息:三国鼎立(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问题: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2分)抉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措施;或迁都洛阳、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用汉制、学汉礼27.(12分)(1)说明:(可以从事件、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方面说明)。

如:事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内容: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等)(2)措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分)28.(14分)(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法国大革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2)法律文件:《拿破仑法典》(2分)历史作用: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打击;扫除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29.(12分)【角度一:选择1、4】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论述: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发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是谋求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总之,以上事件,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角度二:选择2、3】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论述:1861年,俄国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总之,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制度由欧美扩展到亚洲,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

观点:(中外)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