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 (1)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 (1)


二、铁剂的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
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
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 CKD贫血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程度铁缺乏。 透析患者管路失血,频繁采血导致铁丢失。 某些药物以及炎症状态会影响铁的吸收。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
1)铁储备评估:血清铁蛋白(SF) 铁利用的评估: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有条件单位可用网织RBC血红 蛋白含量作为透析患者。 铁状态的评价指标:目标值>29pg/cell. 2)接受稳定ESAs治疗的CKD患者。 应每3个月监测 未接受ESAs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 铁状态一次。 接受ESAs治疗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3)当出现以下情况需增加铁状态监测频率: 开始ESAS治疗时、调整ESAs剂量时、 有 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 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症 感染未控制时。
(4)静脉补铁 ①血液透析患者应常规补铁 一疗程剂量常为1000mg.若一疗程后仍血清铁蛋 白≤500µg/L,和TSAT≤30%可在重复治疗一疗程。 ②静脉途径铁维持性治疗:推荐100mg每1——2周1 次。 注射用药总需要量公式: (需要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 浓度)*0.33*患者体重 (5)如果TSAT≥50%和(或)血清铁蛋白≥800µg/L,应 停用静脉补铁3个月, 随后重复检测铁指标决定 是否静脉补铁。当TSAT和血清鉄蛋白分别降至 ≤50%和≤800µg/L时,可考虑静脉补铁,但每周剂 量减少1/3~1/2。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指标
(1)全血细胞计数(CBC): ①血红蛋白浓度(Hb) 红细胞指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②白细胞计数和分类(WBC+DC) ③血小板计数(BPC)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 血清铁蛋白浓度(SF)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4)未能明确贫血原因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 酸、 骨髓穿刺、粪便隐血等项目检测。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
评估贫血严重程度、与其它疾病引起的贫血
鉴别诊断。
附件一、贫血的分类:
1、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贫血 慢性贫血
2、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
MCV *(fl) >100
MCHC * (%)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红细胞贫血 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 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肝疾病


1、贫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
男性血红蛋白<130g/L; 成年非妊娠妇女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妊娠妇女血红蛋白<110g/L。
可 诊 断 贫 血
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 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测 血红蛋白。 (2)对无贫血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一次。 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 测量血红蛋白一次。 CKD5期和接受透析患者,至少3个月测Hb一次。 (3)对有贫血史,无论是否使用过促红素治疗患者: CKD3~5期:未接受透析 至少三个月测血红蛋 CKD5期: 接受腹膜透析患者, 白一次 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个月测Hb一次
3.铁剂的用法和剂量:
(1)非透析患者及腹透患者先试用口服途径补铁。 根据铁缺乏状态可直接应用静脉途径补铁。 (2)血透患者应优先选择静脉补液。 (3)口服补铁:剂量200mg/d。1-3个月后再次评 价铁状态,如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 周ESAs100-150IU/kg体重治疗条件下)或口 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
最常见原因是铁缺乏 其它原因: 炎性疾病、甲旁亢、MM、慢性失血、纤维性骨炎、 铝中毒、营养不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恶 性肿瘤、溶血、透析不充分、应用ACEI/ARB和免 疫抑制剂、脾亢、红细胞生成素介导的纯红再障 (PRCA)等
(1)ESAs低反应处理: ①评估低反应类型;②纠正原发病病因,进行个 体化治疗;③对ESAs反应低下无论哪种类型,促红 素剂量不应高于初始剂量或稳定剂量的两倍。 (2)促红素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 (PRCA)处理: ①诊断: 促红素治疗8周,Hb以每周5~10g/L的速度下降 需输注红细胞才能维持Hb水平,血小板、白细胞计 数正常、网织RBC绝对值<10000/µl. 促红素抗体检测阳性, 骨髓像严重红系增生障碍 ②治疗:停用促红素改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大 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血,肾移植。
2.治疗时机:
(1)血红蛋白<100g/L,非透析患者权衡多种因素,个体化 应用ESAs (2)对于透析患者Hb下降快建议Hb<100g/L开始应用ESAs治 疗。 (3)Hb>100g/L的部分肾性贫血病人可以个体化使用ESAs治 疗,改善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3.治疗靶目标
(1)Hb≥110g/L,但不推荐.>130g/L以上。 (2)可根据年龄,透析方式,透析时间, ESAs治疗时间长短,生理需要以及是否合 并心血管病等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 血 骨髓病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贫血
<32
3、贫血的严重程度划分标准:
血红蛋白浓 <30g/L 度
贫血严重程 极重度 度
30~59g/L 60~90g/L >90g/L
5.用药途径
(1)接受血液滤过和透析的患者建议采用静 脉或皮下注射给药。 (2)非透析患者及腹透患者建议皮下注射途 径给药。
6.ESAs低反应原因及处理
用适量ESAs治疗1个月后Hb与基线比无增加为 初治ESAs治疗反应低下。 稳定剂量的ESAs治疗后,为维持Hb稳定两次 增加ESAs剂量超过50%则为获得性ESAs反应低下。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 识
(2014修订版)
(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 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概述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 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 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 对肾脏病门诊和住院CKD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 CKD1~5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37.0%、 45.4%、85.1%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患者贫 血患病率分别为:98.2%和52.0%。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 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得 到改善。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 南,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协会肾性贫 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制定了一个"诊断治疗 共识"给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 供指导性意见。
重度 中度 轻度
4、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骨髓增生分类
增生不良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贫血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贫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附件二、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取决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节、造血原料 1)造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及各期红系细胞 2)造血调控: 细胞调节:骨髓基质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本身调亡。 因子调节: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粒、粒单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 3)造血原料: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以及细胞构件必须的物 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V-B12)、微量元 素(铁、铜、锌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由于凝血,血小板减少及外伤,慢性病失血往
往合并缺铁性贫血。
附件三、实验室指标
1.红细胞参数:Hb、Ht、RBC、MCV、MCH、
MCHC、 RDW(红细胞分布宽度) 2.周围血液涂片:主要看红细胞形态改变:是否有异性红细 胞、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是否有淡染;是 否有球型、椭圆形、泪滴样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幼粒、 幼红细胞(骨髓病样贫血)。 3.网织红细胞计数:了解幼红细胞的增生程度 *网织RBC的百分数: 网织RBC绝对值(×109 )=网织RBC(%)×红细胞数 (×1012)/100 正常参考值:(24~84)×109 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 网织RBC增高 增生低下贫血 :网织RBC减少
4.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
(1)给予初始治疗静脉铁治疗时,输注60min内 应对患者进行监护,需配有复苏设备及药物, 有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 评估。 (2)有全身活动感染时,禁用静脉铁剂治疗。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的治疗
1.治疗前准备:
(1)在接受ESAs治疗前,权衡因减少输血和缓解输血相关 症状带来的利与弊。 (2)开始ESAs治疗前,处理好各种贫血的可逆因素(包括 铁缺乏和炎症状态等) (3)对CKD合并恶性肿瘤者,脑卒中患者,慎用ESAs。
4.铁状态的检测:
1)血清铁蛋白(SF):储存铁的检查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利用铁检测 2)临床意义: ①铁蛋白是一种含有铁离子的水溶性蛋白质,为人体仅次于血 红蛋白的铁含量丰富的蛋白质,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灵敏指标。 铁蛋白下降伴Hb降低 :表明外部铁缺乏。 铁蛋白下降伴Hb上升:可表明铁从贮存状态转至红细胞是 ESAs治疗的一种反应。 铁蛋白升高:可能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②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能力的比值 即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用于红细胞生成铁的充足性正常值: 20%~55% 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贫、巨幼红细胞贫血。 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炎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