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精品文档.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 篇“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 年4 月7 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女生占%,调查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167 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 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精品文档. 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

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

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

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 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 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精品文档.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1、你对国计民生的态度是2、你曾主动去无偿献血吗3、你曾经利用手机或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吗调查发现,对于国计民生的态度,有57%的同学表示偶尔看一下,只了解周围人谈论的事情;40%的同学表示很关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 只有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的不关心。

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去关心社会问题,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多都是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得信息的,也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关心。

当我们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时,我们了解到有36%的同学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学没有献过血;31%的同学无偿献过血。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去无偿献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学却不敢去献血,因为担心卫生条件,害怕自己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认为跟负面宣传有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报道,大多是会因此而感染病毒。

我们的社会、政府应该积极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一些正面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建立人们对社会的信.精品文档.赖。

随着近年来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络活动也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等,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在络中的道德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有%的男生从来没有在络上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从来没有做过,%的男生曾经有过这种行为,但现在不再有,仅1%的女生有过这种行为,%的男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6%的女生一直都有这种行为。

结果显示,在络上接触不良信息并传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强。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络工具,健康进行络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络,养成自律精神。

三、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此项内容,我们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对待环保问题的态度,进行研究的。

1、你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是2、如果在举行一些环保活动,你会积极参与吗在调查大学生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态度时,有%的同学表示有意识,尽量少用;%的同学表示坚决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

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有一定得环保意识,在能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女生的环保意识要强于男生。

可能是因为女生比较细心,比较关注细节,更注重环保。

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异造成的。

同样在调查.精品文档. 大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中,我们发现女生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生。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长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具有以下特点: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大多数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德但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 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在维护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维护公德。

对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1、大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2 、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而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3 、从众心理普遍存在;4 、络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络中的暴力游戏等;5 、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6 、社会陋习依然存在。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我们有如下建议:1、首先是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攻起,带头践行公德规范;2 、其次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

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园,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不要将一些自私利己、时时提防他人的错误思想教给孩子; 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加强公德教育的活动,让同学.精品文档.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从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3 、最后政府应该要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在路边乞讨的人们能够获得救济;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人们在更完全、更清洁的医疗环境中得到治疗。

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进一步加强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

只有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提高,社会风气才会逐渐变好。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 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

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

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2、文明交通问题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

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 乱扔杂物; 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 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 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

有%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 另外,%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 ,光说不做。

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 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 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一)管理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

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 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 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

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1、公德意识不够。

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