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2)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 观性。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21
记叙人称(叙述视角) 1、第一人称: (1)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2)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亲切自然。 (3)受时空的限制性。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学习交流PPT
22
3、第三人称:
(1)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反映更广阔的 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 析。(6分)
学习交流PPT
13
【答案】小说的明线是:马兰花得知麻婶得 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 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小说的暗线是: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 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 钱。
学习交流PPT
6
二、 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学习交流PPT
7
例一: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妻子深夜被厨房的声音惊醒;②妻子发现丈 夫偷吃面包;③妻子和丈夫谈论“厨房的声音” ④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
例二、《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习交流PPT
3
4、《马兰花》复习讲义p292
简要分析马兰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6分)① 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 钱的事.
③重情义。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 义;
(4)做人有原则。丈夫言行过分,他会据理 力争。(每答出一点给2分)
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 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学习交流PPT
14
四、环境描写
两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景方法
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手 法
学习交流PPT
15
复习讲义p310
《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 手法。(5分)
2、①运用比喻、反衬、多角度描写等手法。 (1分)②用软缎比喻碧波,以水声、摇橹声、 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 谧),形象生动、动静相宜。(2分)从听觉、 触觉、视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1分)情景 交融,烘托了作者得碗之后内心的宁适愉悦。 (1分)
2017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 及
答题技巧
学习交流PPT
1
一、人物形象
分析依据 1、情节 2、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塑造人物的手法 ①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
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 以景衬人) 4、环境描写 5、作者的介绍评价
参考答案: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学习交流PPT
8
鉴赏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学习交流PPT
9
典例分析
1、复习讲义p294《枣香醉人》 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2016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 作用?
学习交流PPT
2
高考典例分析
1、《塾师老汪》复习讲义p296 东家老范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蓑衣》复习讲义p298 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新型的农村青年的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
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事物,能敏锐地捕 捉商机。
3、 《捡烂纸的老头》复习讲义p311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学习交流PPT
4
2016年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 要概括。
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 学女博士的形象。
学习交流PPT
5
《审 丑》(山东高考)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 的形象特点。
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 忍辱负重;(3) 善良无私(4)晚景凄 凉。(命运遭遇)
4、修辞手法:(略)
学习交流PPT
20
表达方式:记叙
(一)主要记叙方式
1、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插入相关事件,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 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 情节更完整严密,人物形象更充实丰满。
学习交流PPT
18
小结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 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或暗示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 地点。
学习交流PPT
19
五、艺术技巧
复习讲义p299《四个坚持》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描写手法 :
人物(1)正面描写(略)(2)侧面描写:2、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衬托、铺垫、 照应、悬念、巧合、象征、反讽、详略得当、 以小见大等
3、2016江苏《会明》(沈从文) 第4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
要概括。
学习流PPT
10
4、复习讲义p315《安娜之死》(2014江苏)
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交流PPT
11
小结:情节作用题
1、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形象,表现了性格或 心理,使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学习交流PPT
16
复习讲义p312《东坛井的陈皮匠》 第2题
学习交流PPT
17
《第9车厢》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 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 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 “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 了对照。
2、情节方面: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 对比衬托,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
3、环境方面: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 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主题方面:揭示、丰富、突出或深化主题;
学习交流PPT
12
三、线索 1、找线索 2、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
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复习讲义p292 例一:《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