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
试卷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下列每小题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
填入下列表格内)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 骨耜
B. 耦犁
C. 翻车
D. 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荣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
“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10、金庸武侠小说着《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
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11、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
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1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15、、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着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7、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 郡县制 D.厂卫制1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9、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20、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1分)
材料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4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4分)
22、(6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共。

这是一项规模浩人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

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都江堰图二:隋朝大运河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分)
(2)两项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2分) 23、综合探究题:(13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2分)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写出一种作物名称即可,1分)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着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2分)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2分)并举一例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分)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内)
二、材料分析题:
21、(11分)
(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4分)(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4分)
22、(6分)
(1)图一:防洪灌溉;(1分)图二:运输。

(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l分)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l分)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意思相近即可,1分)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分)
23、综合探究题:(13分)
(1)秦朝:郡县制;(1分)元朝:行省制度(1分)
(2)C (2分)
(3)水稻或粟。

(1分)
(4)曲辕犁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
(5)唐诗。

(2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2分)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