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茶馆详案

扬州茶馆详案

28 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认识“沏、滗、撮、兜、缆、蒲”等生字,读准“嚼”的不同读音,理解“兜揽、滗、花样”等词语的意思。

2.复述“烫干丝”的过程,感悟烫干丝制作过程之娴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明快的语言风格。

3.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扬州茶馆及小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借助动词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来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馆”),一起念,组词
2.板书:茶馆。

过渡: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可以叫上一份小菜或点心,细细品味.所以我们把喝茶又可以叫做吃茶了。

(1)补全课题,提示“扬”的部首。

(2)一起读课题。

(3)介绍作者朱自清。

3.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1)齐读
(2)理解满满的:人多、热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扬州茶馆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客人?
2、文中这几个词比较难,开火车读准它们的读音。

(出示词语)
看,这个字只有和“咀”放在一起的时候读jue,其他都读jiao,一起读词语。

去掉拼音再来读读。

3.学习。

(媒体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是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1)生说。

(2)出示两句话,读
(3)引读两句话。

引读: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所以(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换一种说法是: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是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两个“最”字,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我们一起读。

4.过渡:扬州茶馆吃的花样到底怎么个多法,以至于吸引了每一个在扬州的人呢?仔细默
读课文,把直接写到的扬州茶馆小吃的名称一个个圈出来。

先看第一节,谁来说?
(瓜子、花生、炒盐豆、炒白果、五香牛肉)说话要完整,能不能一起说出来,这些是一类的,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称它们为,文中有个词——零碎,(板书:零碎小食)第二节有?(烫干丝)是扬州茶馆里的特色茶点。

第三节有?(板书:小笼点心)
板书:零碎小食
烫干丝
小笼点心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根据课文概括: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等零碎小食,有,还有。

三、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到了扬州,一个地道的老茶客喝茶、点茶点可是有先后顺序讲究的。

现在让我们也做回老茶客,一起去扬州茶馆品品茶,吃吃那儿的茶点吧。

1、轻声读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零碎小食,反复读,读出它的特点来。

(1)五香牛肉理由:放在荷叶上,拌麻油,配白酒喝;
(2)炒白果理由:颜色、香味、炒的过程很卖力。

(3)瓜子和花生理由:摆在小蒲包上,有人兜揽
这么多的零碎小食,样样都透着个“香”字。

课文第一节先概括介绍了扬州茶馆,读,接着作者用了“便有……又有……还有”这一组连接词给我们具体介绍了扬州茶馆里的零碎茶点,写得很有条理。

2.让我们再一起回味一下零碎茶点带来的香味。

引读第一节。

(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又有……还有……)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零碎小食固然让人嘴馋,这“烫干丝”更是必不可少。

烫干丝是茶馆的特色菜,朱自清先生的描写也最为具体,更应该细细品味。

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哪一句话重点写了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1、学习烫干丝的“制作”过程,出示句子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1)想一想作者分几步介绍烫干丝的过程?(提醒关注分号)
小结:分号明确提示了烫干丝是分三大步做成的。

关注标点也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个好方法。

(2)每一步分别在干什么?
指名三人分别读三个分句,师根据回答分别概括三步并板书:切、切、放;浇;滗、拨、倒、搁。

(3)这三步又是抓住什么把烫干丝的过程写具体的呢?(动作)
一边读,一边在找到的动词下面加点。

指名回答,红颜色显示:切、切、放、浇、滗、拨、倒、搁。

(这两个切一样吗?)
自己读(指媒体: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这个切是把豆腐干切成薄片,刀是(教师做动作,学生说:横着的);第二个切会说了吧,刀是(教师做动作,学生说:竖着的)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两个切的不同。

(4)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的?(学生读解释)读懂了吗?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请一学生做)那课文中,烫干丝时滗去的是?剩下的是?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动词。

谁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正确,读清楚这句话,注意每一个动作。

(5)朱自清先生写烫干丝步骤清楚,用词准确,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

齐读。

2.想不想亲眼看看?咱们请茶房先生露一手,仔细看,注意看清每一个动作。

(录像)师解说:这烫干丝首先考验的就是厨师的刀工。

他先将一块一厘米多厚的豆腐干横着切成十几片薄如纸的薄片,再竖着切,切成像头发丝一样细细的丝,并且一根不断,放在小碗里。

接着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

然后用筷子滗去水,把它拨成圆锥形,又倒上麻酱油,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一盆清爽可口的干丝就做好了。

3、学到这里,我们不禁也想尝试一下烫干丝。

不急,先把过程记一记。

(媒体出示动词。

)根据这些动词,边做动作边把“烫干丝”的过程说一说。

(1)媒体出示三个步骤的图片及相关动词
(2)同桌准备,可以加上动作
(3)复述交流,指名上台,一边演示、一边复述。

(随机评价)
评议:你把每一个动作都讲清楚了,真能干!
你不仅说得清楚,而且动作麻利、迅速。

小结:抓住主要步骤和重点词是帮助我们复述的好方法,我们经常会用到它。

4.说时迟,那时快。

茶房端上烫好的干丝,瞧:(引读)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

(1)点红“清”字,这里的“清”是什么意思?(清爽、清淡)
(2)师:看上去清爽,吃起来清淡,一个“清”字让我们从视觉和味觉两个角度感受到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

(板书:清)
(3)加上茶房烫干丝动作清晰、麻利,一气呵成,难怪:(出示,齐读):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三节
1.引读:这烫干丝清淡可口,是道开胃小菜,所以你不用担心吃不下别的扬州点心。

接着该要(小笼点心)。

有(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最美味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

说菜包子可口是因为——,说干菜包子可口是因为——,正因为它们选料精细,制作精妙,所以小笼点心如此——(可口)。

(板书:可口)
2.引读: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吃起来也很有讲究,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

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

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

)先来点(零碎小食),接着叫一盆(烫干丝),再要一些(小笼点心)。

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


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带着我们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

在不急不慢中,向大家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以及那里最有特色的小吃。

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并把最有特色的内容作为重点写具体。

四、小结
1.那么,扬州人上茶馆仅仅是去品尝茶点吗?(聚会、聊天、谈生意……)
2.扬州人爱泡茶馆,也使茶馆成了扬州最著名的所在,正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出示前面的总起句)齐读
3、小结:扬州茶馆还真是名不虚传。

难怪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中说:“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

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


3.我们得感谢朱自清先生用朴实、清新的文字带着我们领略了三十年代扬州茶馆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故乡无限的热爱与思念,不愧是一代名家。

五、课后作业:
1.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讲给同学或父母听)
2. 看爸爸妈妈炒鸡蛋,模仿“烫干丝”的写法,把做菜的过程写一写,注意步骤清晰,动词运用准确。

板书:
28 扬州茶馆
零碎小食香
烫干丝切切放;
浇=烫熟;清
滗拨倒搁。

小笼点心可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