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岩层受地质作用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
2.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采区。
3..爆破后的巷道轮廓线规整,围岩保持稳定,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炮震裂隙。
4.老顶(基本顶)的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
5.长壁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煤层倾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6、岩层或煤层由于地壳升降或水平方向的挤压运动,被挤压弯曲但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
7、在阶段内(不再划分采区),沿煤层走向划分成许多个可以分别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倾斜条块,称为分带。
8、爆破后的巷道轮廓线规整,围岩保持稳定,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炮震裂隙。
9、老顶初次垮落时给工作面造成的压力增大的现象。
10、长壁工作面沿煤层倾斜布置,沿煤层走向方向推进。
一、填空题1、地球由表往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第6页)2、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褶皱、单斜、断裂、冲蚀、岩溶塌陷和岩浆侵入等。
(第12页)3、按巷道作用和服务的范围不同,可将矿山井巷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种类型。
(第3页)4、按其作用和位置,掘进工作面的炮眼可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三种。
(第45页)5、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份(W)、灰份(A)、挥发份(V)、固定炭(C)、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和磷的含量等。
(第9页)6、我国煤矿常用的装岩机械有铲斗式装岩机、耙斗式装岩机和蟹爪式装岩机。
(第46页)7、我国目前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采煤工艺方式。
(第77页)8、矿井开拓方式划分为斜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方式和综合开拓方式四种。
(第21页)9、矿山井巷种类很多,根据井巷的长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可以分为、、和三类。
(第1页)10、地球由表往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第6页)11、岩石按其生成的方式可以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第7页)12、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份(W)、灰份(A)、挥发份(V)、固定炭(C)、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和磷的含量以及含矸率等。
(第9页)13、矿井开拓方式划分为斜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方式和综合开拓方式四种。
(第21页)14、我国目前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采煤工艺方式。
(第77页)15、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热源、可燃物、空气。
俗称火灾三要素。
(第125页)16、按其作用和位置,掘进工作面的炮眼可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三种。
(第45页)17、井下防水的主要措施有:防、排、探、截、堵。
(第129页)1.走向、倾向、倾角。
2.薄煤层<1.3m 、中厚煤层1.3—3.5m 、厚煤层>3.5m3.分层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4.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先掏槽眼、其次辅助眼、最后周边眼。
5.挑顶、挖底(卧底)、挑顶兼挖底挖底(卧底)。
6.. 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
7.中央式通风、对角式通风、混合式通风。
8.风门、密闭、风桥、风窗、风障。
9.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10..排矸复田造地、电厂排灰充填、挖深垫浅综合治理、改造水面、美化环境、改造成绿化林带1. 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2.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45°3. 环形式井底车场、折返式井底车场。
4. 单位炸药消耗量、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5. 煤层煤层部分一种是全断面一次掘进、一种是煤岩分掘分运6. 単输送机高位、双输送机中位、双输送机低位放顶煤支架7. 抽出式通风、压入式通风、抽出与压入混合式8. 铁筒风桥、混凝土风桥、绕道式风桥9. 普通涌出、特殊涌出绝对瓦斯涌出量(m3/d)、相对瓦斯涌出量(m3/T)10.地面固定设备噪声、井下固定设备噪声、采煤工作面噪声、掘进工作面噪声二、单向选择题1、开拓巷道是从地面到采区的通路,这些通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为全矿井或阶段服务,服务年限一般在(A)以上。
(第3页)A、10~30 年B、20~30 年C、10~40 年 D 、20~40年2、目前把含灰份( D )的煤暂不列入可采煤层。
(第7页)A、10%B、20% C 、30% D 、40%3、3、中厚煤层是指厚度在(A )(第8页)的煤层。
(第11页)A 、1.3~3.5mB 、1.3~3.0m C、1.0~3.5m D、1.3~2.5m4、通常又把α<8°以下的煤层称作(C)(第14页)A、缓倾斜煤层 B 、倾斜煤层C、近水平煤层D、急倾斜煤层5、落差在(A)之间的称为中型断层(第15页)A 、20~50mB 、30~50m C、20~40m D、30~60m6、分带式布置主要用于倾角小于(B )的近水平煤层。
(第23页)A 、8°B 、12°C、25°D、45°7、在开采水平的各个煤层中均单独开掘运输大巷,并用主要石门(或主要溜煤井)与井底车场相通,这条运输大巷称为(C )(第37页)A 、集中运输大巷B 、分组集中运输大巷C、分层运输大巷D、运输大巷8、煤电钻适用于煤层和(A )岩石中钻眼(第43页)A、f≤4~6B、f≤5~6 C 、f≤4~7 D、f≤5~79、老顶初次来压一般要持续(C)天,在这期间易于发生事故。
(第73页)A、1~2B、1~3 C 、2~3 D、2~410、爆破装煤是把输送机安设在距煤壁0.2m处,并在输送机靠近采空区侧安设挡板,防止煤炭抛向采空区。
一般爆破装煤效果可达(A)左右(第77页)A、31%~38%B、31%~40% C 、31%~58% D、25%~48%11、(D)的使用是综采的标志性设备。
(第86页)A、刮板输送机B、采煤机C 、破碎机D、自移支架1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C),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时,禁止采煤。
(第81页)A、推移输送机B、维修采煤机 C 、回柱放顶或填充D、移液压泵站13、为了发挥综采设备效能,一般工作面长度宜大于(B)。
(第108页)A、20mB、25m C 、30mD、35m1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氧浓度不能低于(B), 因此, 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 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着手。
(第121页)A、10%B、20% C 、30% D、40%15、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矿井的主水泵必须包括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C)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第134页)A、8B、12 C 、24 D、3616、风门一组至少(A ),能自动关闭,要装有闭锁装置。
(第117页)A、两道B、三道C 、四道D、五道17、运输大巷的方向与煤层的走向大体一致。
为了有利于运输(电机车运输)和排水,运输大巷朝向井底车场方向,一般应保持(A )的下坡。
(第39页)A 、3‰B 、4‰C、5‰D、6‰18、采煤工作就从开切巷开始,向井筒方向连续推进,一直采到靠井筒附近,留(B )煤柱保护井筒为止。
(第25页)A 、20m~40mB 、30m~40mC、30m~50m D、20m~50m19、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采区,这种布置方式称为( C )(第23页)A 、分带式布置B 、盘区式布置C、分区式布置D、连续式布置20、上、下山同时布置的单水平开拓系统,使用于倾角在(C )以下倾斜长度不大的井田。
(第30页)A 、10°B 、15°C、20°D、25°21、回采巷道服务年限较短,一般在()左右。
(第3页)A、0.5~2.0年B、0.5~1.0年C、0.5~3.0年D、1.0~3.0年22、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采区,这种布置方式称为( C )(第23页)A 、分带式布置B 、盘区式布置C、分区式布置D、连续式布置23、组成地壳的物质主要是(C )(第7页)A、矿物B、晶体C、岩石 D 、变质岩24、目前把含灰份( D )的煤暂不列入可采煤层。
(第7页)A、10%B、20% C 、30% D 、40%25、中厚煤层是指厚度在(A )(第8页)的煤层。
(第11页)A 、1.3~3.5mB 、1.3~3.0m C、1.0~3.5m D、1.3~2.5m26、一般采1 m3的实体煤炭,需要充填(A)的砂石。
(第92页)A、0.75~0.8m3B、0.8~0.9m3 C 、0.75~0.9m3 D、0.9~1.0m327、断层面两侧的岩体称为(D)(第15页)A 、断距B 、断裂面C 、断层面D、断盘28、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矿井的主水泵必须包括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C)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第134页)A、8B、12 C 、24 D、362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A)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第121页)A、1.0%B、2.0%C 、1.5%D、1.6%30、分带式布置主要用于倾角小于(B )的近水平煤层。
(第23页)A 、8°B 、12°C、25°D、45°31、采煤工作就从开切巷开始,向井筒方向连续推进,一直采到靠井筒附近,留(B )煤柱保护井筒为止。
(第25页)A 、20m~40mB 、30m~40mC、30m~50m D、20m~50m32、上、下山同时布置的单水平开拓系统,使用于倾角在(C )以下倾斜长度不大的井田。
(第30页)A 、10°B 、15°C、20°D、25°33、为使电机车有列车头部调到列车尾部顶推重列车进入重车线而专门设置的轨道线路,称为(D)。
(第35页)A 、绕道线路B 、重车线C、材料车线D、调车线34、在开采水平的各个煤层中均单独开掘运输大巷,并用主要石门(或主要溜煤井)与井底车场相通,这条运输大巷称为(C )(第37页)A 、集中运输大巷B 、分组集中运输大巷C、分层运输大巷D、运输大巷35、运输大巷的方向与煤层的走向大体一致。
为了有利于运输(电机车运输)和排水,运输大巷朝向井底车场方向,一般应保持(A )的下坡。
(第39页)A 、3‰B 、4‰C、5‰D、6‰36、煤电钻适用于煤层和(A )岩石中钻眼(第43页)A、f≤4~6B、f≤5~6 C 、f≤4~7 D、f≤5~737、柱式体系采煤法以短工作面采煤为其主要标志,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采用这类采煤法的产量比重在(D)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