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的多少,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

因此,企业所得税是节税筹划的重点。

一、免于计入收入总额的节税1.利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减轻税负。

(1)折旧年限的确定: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的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的会计利润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的延期缴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5]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价的4%估算,估计适用年限为8年,按直接法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8=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额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现值如下:60000×33%×5.335=105633(元)如果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

则年折旧额如下: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33%×4.355=114972(元)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16]上述企业享受国家“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一个折旧方案更有利于企业的节税?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节税情况见表7-22。

表7-22 不同折旧年限的节税情况单位:元由表7-22可知,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提取折旧,节税额折现如下:按6年提取折旧,节税额折现如下:12000×-+24000×=38196(元)(2)折旧方法的确定:企业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在量上也不一样,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各期的成本和利润,也为企业的节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例17]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0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使用年限5年,该企业年利润(含折旧)和年产量如表7-23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比例税率。

表7-23 企业年利润(含折旧)和年产量下面,分别运用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应纳所得税额,见表7-24。

表7-24 各种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单位:元由表7-23可以看出,虽然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税所得额在量上是相等的,均为42900元,但是,第一年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小,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产量计算法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多。

总的来说,运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收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相当于从政府处取得无息贷款。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各年的应纳税额都折算成现值,并累计起来,假定银行利率为10%,其结果如下: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36503.60元;运用产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36231.50元;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元;运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的现值为35145元。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

在课税比例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在所得税法中规定允许企业适用加速折旧法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但是,在累进税率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节税效果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需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以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进一步做出具体的测算、分析。

2.利用资产评估增值节税。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以后,可以增加折旧的提取额,减少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

若企业亏损,因当年亏损可以利用以后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因而对以后年度的所得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例18]某房产评估后增值50%,按历年提取折旧,年折旧率为6.66%,每年增加的房产税收入占方案原值的比例如下:50%×70%×%=0.42%每年减少的所得税收入占房产原值的比例如下:50%×6.66%×33%=1.10%即每年增加的税收收入为原值的%,每年减少的税收收入为房产原值的1.10%,此外,机器设备的评估增值只抵税而不增加税收。

3.选择不同的坏账损失处理办法实现税收滞后。

[例19]A公司1996年月销售产品15000件,单价80元,货款未收到,若采用直接冲消法处理,结果如下:1996年发生应收账款时:借:应收账款1200000元贷:销售收入 1200000元1997年核准为无法收回的坏账:借:管理费用1200000元贷:应收账款1200000元A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比例法,提取坏账比例为0.3%,采用备抵法处理,结果如下:1996年发生应收账款时: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3600元贷:坏账准备 3600元1997年确定为坏账时:借:坏账准备 1200000元贷:应收账款 1200000元由此可见,用备抵法将应纳税款滞后,等于享受到国家的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计算如下:3600×33%=1188(元)1200000×33%=396000(元)(120000-36000)×33%=394812(元)396000-394812=1188(元)仅这一笔业务,备抵法就使企业无偿使用国家税款1188元。

4.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纳税筹划。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某企业1996年购销货情况见表7-25。

表7-25 某企业1996年购货情况表(1)根据表7-25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6。

表7-26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售收入= 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600+400+1000+1200=4200(元)销货毛利=9200-4200=5000(元)期末存货=300+1400=1700(元)(2)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结果见表7-27。

表7-27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成本、收入、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 销售收入=80×40+100×60=9200(元) 销货成本=1600+1400+1500+250=4750(元) 销货毛利=9200-4750=4450(元) 期末存货=400+750=1150(元)(3)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8。

表7-28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货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80件×25.65元/件=4617(元)销货毛利=9200-4617=4583(元)期末存货=50件×25.26元/件=12839(元)根据上面的资料,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9。

表7-29 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货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600+2867=4467(元)销货毛利=9200-4467=4733(元)期末存货=50件×28.67元/件=1433(元)对于上述几种方法,当物价呈上升趋势时,宜采用后进先出法,因为采用此法,期末存货最低,销货成本最高,并可将净利递延至次年,从而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

上例中,企业购进货物单价呈上升趋势,经比较,采用后进先出法最有利,见表7-30。

表7-30 各种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单位:元当物价呈下降趋势时,则采用先进先出法较有利。

因为采用此法,期末存货最接近成本(即较低价计算),而销货成本则较高,同样可以将净利递延至次年。

进而达到减缓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二、扩大免税所得额的纳税筹划1.股票投资中的纳税筹划。

例如,A公司1996年1月1日购买B公司股票500000元,取得该公司表决权股份的30%,这一年B公司报告净收益为160000元,B公司所在地区的所得税税率为15%。

A公司若采用成本法核算股票长期投资,则会计分录如下:(1)长期投资入账借:长期投资 5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2)B公司将A公司应得股利48000元于1996年底分给A公司借:银行存款 48000贷:投资收益 48000(3)B公司将A公司应得股利48000元保留在B公司内,即A公司于1996年末求实际收到应得股利,则A公司不做任何账务处理。

A公司若采用权益法核算股票长期投资,则会计分录如下:(1)长期投资入账借:长期投资 500000贷:银行存款 500000(2)B公司1996年底实现净收益160000元,A公司应得胜利48000元,则相应调整长期投资账户:借:长期投资48000贷:投资受益 48000(3)A公司收到股利48000元借:银行存款 48000贷:长期投资 48000由此可见,采用成本法的企业可以将应由被投资企业支付的投资受益长期滞留在被投资企业账上作为资本公积,也可以挪作他用,以长期规避这部分投资受益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A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其股票长期投资,如果其应得胜利在1996年底未分回,而是留在B公司做追加投资或挪作他用,那么A公司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在其账面上就反映不出来,从而避免了这部分企业所得税。

但A公司若采用权益法核算其股票长期投资,则无论其应得股利是否分回,其“投资收益”账面都会反映这部分应得股利,即使A公司继续将48000元股利转作对B企业的投资或挪作他用,均无法避免其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2.亏损弥补的纳税筹划案例。

(1)我国税法允许企业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本年度亏损,充分照顾了企业的利益。

例如,M公司年度所得额的资料(表7-31)。

表7-31 M公司年度所得额假设企业1999年度收益额为25万元,减去前5年亏损额为14万元,抵扣后的收益额如下:25-13+ 8-9=11(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如下:11×18%=(万元)(2)本年度收益额小于前5年亏损时,所剩余额于次年度留抵扣除。

例如,M公司年度所得的资料(表7-32)。

表7-32 M公司年度核定所得额假设公司1999年全年所得额为12万元,前5年亏损额为41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