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试卷(A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 1、散点式构图: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2、透明式表现:把看不到的物体象 X 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展开式: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 17 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集合体。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稻草人。
1/ 12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
这一目标取向属于行为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尚未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 1、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3、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最新资料推荐------------------------------------------------------ 童的美术学习。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粘贴活动?引导儿童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引导儿童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一次活动中不宜提供给儿童过多的材料。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选择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
绘画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简单解释8 分)结合实际来谈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7 分) 2、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和演示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演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 分)观察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 分)在实践中的运用(5 分)五、设计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两则美术游戏。
材料包括: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各种装饰物(如珠子、珠片等)、彩笔、彩色纸、扭扭棒、吸管、胶水、剪刀、抹布内容包括:游戏名称、幼儿年龄班、游戏材料、游戏方法、指导要点。
根据要求并运用提供的材料设计,每个游戏 10 分。
内容包括:游戏名称、幼儿年龄班(1 分)、游戏材料(2 分)、游戏方法(3 分)、指导要点(4 分)。
3/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B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 1、表现目标: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
2、夸张式表现:夸张式:指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儿童美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了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情感。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涂鸦线分为 20 种。
2、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是大班阶段的美术欣赏3、儿童在绘画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使所画的物体之间发生重叠。
4、世界各国儿童的早期美术作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特征不随文化改变而改变。
5、儿童涂鸦期的发展经历了未分化的涂鸦、有控制的涂鸦和命名三个阶段。
---------------------------------------------------------------最新资料推荐------------------------------------------------------ 6、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7、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 1、选择儿童美术教育内容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整合性、适应性、系统性原则,并作简单解释。
2、美术教学中教师运用演示法时有哪些基本要求?演示的准备要充分;选择恰当的时机;和讲解有机地结合。
3、儿童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玩耍阶段,直觉表现阶段,灵活表现阶段,并作简单解释。
4、为儿童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经典性、差异性、题材多样性原则,并作简单解释。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结合所学理论,举例说明如何指导幼儿的物体画。
简述幼儿物体画的特点(5 分);具体策略: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表现物体(5 分)。
举例说明(5 分)。
5/ 122、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儿童画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2 分);儿童画要有个性的表现(2 分);儿童画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2 分);儿童画要表现出或用工具材料的特性(2 分);儿童画的大小要和纸张的大小相符(2 分)。
举例分析(5 分)四.设计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两则美术游戏。
材料包括: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各种装饰物(如珠子、珠片等)、彩笔、彩色纸、扭扭棒、吸管、胶水、剪刀、抹布内容包括:游戏名称、幼儿年龄班、游戏材料、游戏方法、指导要点。
根据要求并运用提供的材料设计,每个游戏 10 分。
内容包括:游戏名称、幼儿年龄班(1 分)、游戏材料(2 分)、游戏方法(3 分)、指导要点(4 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试卷 C 答案一、名词解释 1、儿童美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了儿童情感。
2、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整的人。
3、透明式表现:儿童把看不到的东西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最新资料推荐------------------------------------------------------ 4、夸张式表现:儿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瞬间性和永固性 2、集合体 3、未分化 4、儿童美术发展规律 5、美术教育活动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象征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1.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儿童美术发展水平评价,包括幼儿美术活动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
美术活动评价,包括目标、内容、教学设计等。
3、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有哪些本质特点。
儿童美术是儿童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儿童探索美术媒介,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7/ 124、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 1、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请你谈谈如何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答:儿童画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2 分);儿童画要有个性的表现(2 分);儿童画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2 分);儿童画要表现出或用工具材料的特性(2 分);儿童画的大小要和纸张的大小相符(2 分)。
举例分析(5 分) 2、根据下列活动,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装饰画活动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花纹的领带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装饰领带的原理幼儿在教师提供的领带纸形上进行装饰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欣赏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原理,(3 分) 。
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方法、内容、时间), (4 分) 。
避免重技能轻创造的做法(3 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5分) 五、设计题请你围绕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来设计一则美术活动(绘画、手工制作、欣赏任选),年龄班不限。
设计包括: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最新资料推荐------------------------------------------------------ 设计思路:5 分活动目标:3 分活动准备:2 分活动过程:10 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试卷 D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 1、命名涂鸦:是涂鸦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能把所画图形与现实联系起来。
2、行为目标:陈述的是儿童的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
这种行为表现的结果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集合体: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图形结合在一起。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 17 种。
2、早期儿童绘画作品表现出的国际性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特征是相同的。
3、在早期儿童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且平衡而协调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之为曼陀罗。
4、年幼儿童在画一个事物时不理解在某一空间里既可以画9/ 12一个图形,还可以画另一个图形。
因此,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所画的图形之间发生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