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1.形状 生药的形状与药用部分有关,每种 生药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如根类生药有 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生药有 板片状、卷筒状等;种子类生药有圆球形、 扁圆形等。有的品种经验鉴别术语更加形 象化,如“蚯蚓头”(防风)、“怀中抱 月”(川贝)、“马头蛇尾瓦楞身”(海 马)。形状观察一般不需预处理,但有些 皱缩的花、叶、全草类生药,观察前应浸 软,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一、生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修 订)第三十二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 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颁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标准。 因此生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典和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 颁药品标准)。
10.火试 有些生药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 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降香微有香气,点 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有白灰; 青黛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海金砂易 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 结构、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 生药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一种方法。通 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 不易识别的生药,外形特征不明显的破碎生药 和粉末状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 锭、丹等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性质,可用 适当的试液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如石细胞、纤维 和导管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的木质化反应;淀粉 粒加碘试液的反应;木栓化细胞壁、角质化细胞 壁及脂肪油加苏丹Ⅲ试液反应;黏液加钌红试液 的反应等。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 也可进行磨片观察。 随着现代科学仪器发展,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已在生药显微鉴定中应用。
4.表面特征 指生药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 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这些特征常是 鉴别生药的重要依据之一。
5.质地 指生药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黏性、粉性、纤维性、脆性等特征。
6.断面 指生药折断面或切(削)断面。观 察断面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 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自然折 断的断面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 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 以层层剥离等。
3.核对标本 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 可以到有关标本室核对已定学名的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室中已 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必要时应核对模 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描述的标本)。
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 别生药的外观性状。它具有简单、易行、 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的内容,一般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生药的鉴定是在继承中医药学理论和实 践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 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 等方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生药鉴定 的目的是:鉴定生药品种的真伪优劣, 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我国幅员辽阔,生药品种繁多。由于历 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 不尽相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 的不断出现,生药中同名异物、同物异 名等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 到生药质量,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等研究的科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 以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2.中成药显微鉴定 中药丸、散、锭、丹 等成方制剂,大多直接用各种粉末生药配制而成。 只要掌握了各个组成生药的粉末特征,就可应用 粉末鉴定的方法加以鉴定。实践证明,显微鉴定 是鉴定中成药丸、散、锭、丹和制定品质标志的 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 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成药显微鉴定时,一般需根据处方,明确 品种和药用部位,对各组成药材粉末特征分析比 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及后含物等的干扰 和影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因此,单一粉末药材的主 要显微特征在成方制剂中有时不一定作为依据, 而某些较次要特征有时还起鉴别作用。
1.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进行显微鉴定首先要 根据生药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鉴定目的,将生 药制成不同的显微制片。常用的显微标本片有: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1)组织切片: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 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 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 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对于根、根茎、茎藤、皮、 叶、全草类生药,一般制作横切片观察,必要时 制纵切片;果实、种子类生药须作横切片及纵切 片;木类须观察横切、径向纵切及切向纵切三个 面。 (2)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 全草等类生药,可取叶片、萼片、花冠、果皮、 种皮制作表面片,加适宜的试液,观察各部位的 表面(皮)特征。
根茎(芦头) 不定根(艼) 茎痕(芦碗) 主根
须根放大(示“珍珠点”)
支根 须根
“扫帚头”
2.大小 指生药的长短、粗细、厚薄。一般应 测量较多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 定的数值。
3.颜色 生药的颜色一般是较固定的,观察 时应在白天的自然光下进行。用两种色调 复合描述时,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 即以棕色为主。
观察生药组织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时,一 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并 可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 用甘油装片观察糊粉粒;如欲观察菊糖,可用乙 醇装片也可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 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 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 上,滴加水合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 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透化清晰为度。为防 止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稀 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4.纯度检定 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 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药材中混杂 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 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 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来源鉴定就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 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 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 物生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 无误。鉴于生药中植物药最多,现以原植 物鉴定为例,叙述其步骤如下 :
1.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 生药检品,应注意其根、茎、叶、花和果 实等部位的观察,其中对繁殖器官(花、 果或孢子囊、子实体等)尤应仔细观察。 在观察微小的特征,如短毛、腺点、小花 时,可借助于放大镜或解剖镜。同时注意 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在实际工作中常遇 到不完整的检品,除少数鉴定特征十分突 出的品种外,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 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对照 鉴定。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8.味 指口尝提供的生药特征,有酸、苦、 甜、辛辣、咸等,有时先苦后甜。对一些 具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生药,口尝要特别 小心,取样要少,尝后立即吐出,漱口、 洗手,以防中毒。
9.水试 有些生药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特殊的 现象,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西红花用水 泡后,水液染成黄色;秦皮用水浸泡,浸 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熊胆粉末投 入清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 不扩散。这些现象常与生药中所含有的化 学成分有关。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以及有关 资料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 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其一般工作程序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检品登记 内容一般包括送检单位、日 期、送检目的、样品数量、状态及包装等。 2.取样 要有代表性和足够的量。药材总 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 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 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 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平均样品 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 优良度等实验所用量的3倍 。
生药断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 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 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易混品生 药。描述生药断面特征的术语也很多,如 “朱砂点”(茅苍术)、“星点”(大黄根 茎)、“云锦花纹”(何首乌)、“车轮纹” (防己)、“罗盘纹”(商陆)等。
7.气 指嗅觉提供的生药特征。含挥发性物质 的生药,大多有特异的香气或臭气,如麝 香、肉桂、木香、鱼腥草、阿魏等。气不 明显的生药,可切碎、揉搓或用热水浸泡 一下再闻粉末制片:取生药粉末少量,置载玻片 上,摊平,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 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4)解离组织片: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 特别是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等细胞彼此不 易分离的组织,需利用化学试剂使组织中各细胞 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互相分离,再装片 观察。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 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5%氢氧化钾溶 液作解离液);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 成较大群束的,可用硝铬酸法(10%硝酸与10%铬 酸等量混合液作解离液)或氯酸钾法(50%硝酸 溶液与氯酸钾作解离液)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