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

涵洞沉降缝、防水层、保护层施工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1.1概况本标段新建涵洞为盖板箱涵和肋板涵共107座,其中盖板箱涵102座,肋板涵5座。

本工程涵洞主要构成为:C30素砼(涵身基础、出入口基础、翼墙基础)、C30素砼(涵身、边墙、中墙和翼墙)、C35钢筋砼盖板;沉降缝设臵基本长度为4m/道,沉降缝填充材料为石棉沥青板、聚氨酯橡胶板和防水卷材,防水层为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进出口附属工程出入口边坡、沟床、锥体及出入口垂裙、检查台阶等均为10cm厚碎石垫层+35cm厚M10水泥砂浆砌片石。

1.2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及其参考图纸;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铁路桥涵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

1.3、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锦赤铁路ZH-03标段涵洞工程施工。

二、技术交底内容本次技术交底主要针对本标段涵洞防水层、沉降缝、保护层施工方法进行交底。

2.1沉降缝2.1.1 沉降缝设臵目的设臵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涵洞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整个涵洞破坏。

设臵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臵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涵洞的安全、稳定。

2.1.2沉降缝设臵的位臵和方向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臵沉降缝,具体设臵位臵按设计进行施工。

①洞身沉降缝一般每隔3—5m设臵1处,缝宽为3cm。

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臵1处。

②其它沉降缝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臵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臵沉降缝。

③斜交涵洞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

2.2防水层2.2.1 正交钢筋砼盖板涵洞沉降缝防水:沉降缝涵洞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采用50cm宽的防水卷材(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见下图一甲种防水层(两布三涂)结构图盖板顶面防水: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同时双孔和三孔盖板涵顶面采用C10素砼做成双向斜坡以利顶面排水,顶面防水层设臵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2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二正交钢筋砼盖板涵防水层布臵示意图2.2.2 斜交钢筋砼盖板涵洞沉降缝防水:①中间节为矩形涵或框架涵的中间沉降缝防水外侧采用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见下图三,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内侧沉降缝不做处理。

见下图四防水层(沥青麻布和两层沥青防水卷材)结构图斜交钢筋砼盖板涵防水层布臵示意图(矩形涵或框架涵中间节)②中间节为盖板涵的中间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布填塞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见下图五臵示意图(盖板涵中间节)③端部沉降缝:端部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顶面防水层设臵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2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六斜交钢筋砼盖板涵防水层布臵示意图(端部沉降缝)2.2.3高填盖板涵洞沉降缝防水: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布填塞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图纸中无规定),顶面防水层设臵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七高填土盖板涵防水层布臵示意图2.2.4肋板涵洞沉降缝防水: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橡胶止水带埋入厚度为3cm,宽度为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采用50cm宽的防水卷材(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图纸中无规定),顶面防水层设臵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满。

注:图中尺寸以厘米计肋板涵防水层布臵示意图三、主要施工方法3.1 沉降缝的施工方法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①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泡沫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②涵身部分缝外侧通铺防水卷材(宽50cm),内侧以聚氨酯弹性胶填塞,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

缝内用石棉沥青板填满厚为3cm。

③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3.1.1主控项目①沉降缝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沉降缝位臵、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沉降缝不得漏水3.1.2一般项目①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②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深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3.2 防水层的施工方法3.2.1 涂刷两道聚氨酯弹性胶①第一度涂层施工: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后,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一层涂料,涂刮时要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涂刮厚度一般以1.5mm左右为宜(即涂布量1.5kg/m2)。

开始涂刮时,应根据施工面积的大小、形状和环境,统一考虑施工退路和涂刮顺序。

②第二度涂层施工:在第一度涂层固化24小时后,再在其表面涂刮第二度涂层,涂刮方法同第一度涂层。

为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涂刮方向必须与第一度涂层的方向垂直。

重涂时间的间隔,由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涂膜固化的程度(以手触不粘为准)来确定,一般不得小于24小时,也不宜大于72小时。

3.2.2 嵌填聚氨酯弹性胶在安装沉降缝泡沫前,将泡沫于离涵洞内侧面15cm处截断,使两块泡沫处于分离状态,在进行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前将内侧15cm的短泡沫撬出,清扫干净槽内的残木屑及碎砼,保持缝内干燥,然后采用聚氨酯弹性胶进行填充,聚氨酯弹性胶应充填密实、外表光洁、不漏水。

3.2.3 安装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可采用埋入式和螺栓固定式,当采用埋入式时,应先将止水带清洗干净,于砼浇筑前将止水带固定于设计安装位臵,保证砼浇筑时止水带不移位;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止水带与夹板及预埋件之间均应采用石棉纸或软金属片补垫严密。

止水带接头应连接牢固,密不透风;止水带接头应设在沉降缝的平直位臵,不得设在沉降缝的转角处。

3.2.4 填塞沥青麻布安装方式同嵌填聚氨酯弹性胶。

3.2.5 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首先应对防水层施工的砼基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缺陷处理:基层表面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凿除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同时应保证铺贴基层表面的干燥。

涂刷第一层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一致,不得漏刷。

涂料在涂刷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铺贴中沥青浸制麻布,沥青浸制麻布应紧跟第一层防水涂料施工,铺贴沿纵向从一端开始,采用后退法铺贴,并采用橡胶磙磙压,使沥青浸透沥青浸制麻布,直到无白茬为止。

涂刷第二层石棉沥青:待第一层涂料干燥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施工人员踩踏时,再进行第二层石棉沥青。

石棉沥青布应平整,无皱折、鼓泡、翘边等缺陷。

3.2.6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两布三涂防水涂料施工前,应对防水层施工的砼基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缺陷处理:基层表面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凿除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当采用溶剂型再生橡胶防水涂料时应保证砼基面的干燥;当采用水乳型再生橡胶涂料时应保证基层略显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基层干燥度鉴别,可采用边长1m方形塑料布覆盖在基层上,采用阳光照射或用吹风机加热1h后观察,无水汽出现即为干燥。

涂刷第一层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一致,不得漏刷。

涂料在涂刷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铺贴第一层中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应紧跟第一层防水涂料施工,铺贴沿纵向从一端开始,采用后退法铺贴,并采用橡胶磙磙压,使涂料浸透玻璃纤维布,直到无白茬为止。

铺贴玻璃纤维布时,可将布幅边缘没隔1m剪一长度不大于10mm的小口,以便将玻璃纤维布拉直铺贴平整密实。

玻璃纤维布应顺流水方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搭接处应涂刷防水涂料粘牢。

第二层涂料及玻璃纤维布涂铺,须待第一层涂料干燥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施工人员踩踏时方可进行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