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分响应系统

部分响应系统

Ⅳ、Ⅴ类,其定义、波形、频谱及加权系数示于表5-2。 注意:尾巴衰减;带宽。 Ⅰ、Ⅴ 。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作业: P177习题6-14 。
通信原理
2Baud/Hz;但冲击响应尾巴衰减慢,对定时要求严格。
●等效理想低通传输特性,例如采用升余弦频率特性时,特点:冲
击响应的“尾巴”尾巴衰减快,对定时要求可放松;但所需要频
带宽,达不到2Baud/Hz的速率(升余弦特性时为1 Baud/Hz),
即降低了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可见,高的频带利用率与“尾巴”衰减大、收敛快是相互矛盾的,
ak ck ak 1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6.2 一种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
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
特点:无须预先已知前一码元的判定值,而且也不存在误码
传播现象。仍然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将发送端的绝对码ak变换为相对码bk,其规则为
也即
bk ak bk1 (5.6.7) ak bk bk1 (5.6.8)
1
(4t
2
/ Tb ) / Tb2 )
可见,除了在相邻t=±Tb/2的取样时刻g(t)=1外,其余的取样 时刻上, g(t)具有等间隔零点。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对g(t)进行傅氏变换,可得频谱函数
G( )
2Tb
cos
Tb
2
0
Tb
Tb
G( ) 2Tb
/ Tb
0
/ Tb
显然, g(t)的频谱G(ω)限制在(-π/Tb ,π/Tb)内,且呈缓变的半 余弦滤波特性。
可按1/Tb传输速率传送码元。
设输入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为{ak},ak在 抽样点上的取值为+1和-1,则当发送码 元ak时,接收波形g(t)在抽样时刻的取值 为:
ck ak ak1 (5.6.5)
a-1 a0 a1 a2
Tb Tb Tb Tb
抽样脉冲
式中,ak-1表示ak前一码元在第k个时刻上的抽样值。不难看出,ck 将可能有-2、0及+2三种取值。
然后,把bk送给发送滤波器形成由式(5.6.5)决定的部分响
应波形序列。可得
ck ak ak1
ck bk bk 1
(5.6.9)
显然,若对进行模2处理,便可直接得到ak ,即
ck mod2 bk bk1 mod2 bk bk1 ak (5.6.10)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显然,如果前一码元ak-1已经判定,则
ak ck ak 1 (5.6.6)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从上例看到: 实际中确实能找到频带利用率高(达2Baud/Hz)和尾巴
衰减大、收敛也快的传送波形; 码间串扰被利用(或者说被控制)。
这说明,利用存在一定码间串扰的波形,有可能达到充分利 用频带和尾巴振荡衰减加快这样两个目的。 (3)问题:上述判决方法虽然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可能会 造成“误码传播”。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Sa[
Tb
(
t
Tb 2
) ]
g(t)
4/
1
Sa[
Tb
(t
Tb 2
)]
g(t)
4
cos(t
1
(4t
2
/ Tb ) / Tb2 )
0
Tb Tb Tb
t
g(t)的波形特点:
(1)波形g(t)的拖尾幅度与t2成反比,比由理想低通形成的h(t)衰减
大,收敛也快。
a-1 a0 a1 a2
这对于高速率的传输尤其不利。
问题:能否找到一种频带利用率既高、“尾巴”衰减又大、收敛又
快的传输波形呢?下面将说明这种波形是存在的。通常把这种波
形称为部分响应波形。利用这种波形进行传送的基带传输系统称
为部分响应系统。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6.1 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例对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概念加以说明。
(2)若用g(t)作为传送波形,且传 送码元间隔为Tb,则在抽样时刻: 发送码元与其前后码元相互干扰, 而与其它码元不发生干扰。
Tb Tb Tb Tb
抽样脉冲
码码码码码码码码码码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表面上看,由于前后码元的干扰很大,故似乎无法按1/Tb的速率进 行传送。但由于这种“干扰”是确定的,在收端可以消除掉,故仍
通信原理电子教案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10月
《通信原理》电子教案
授课班级:通信1103班、通信1104班 授课教师: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梁能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引言
5.6 部分响应系统
为了消除码间串扰,要求把基带传输系统的总特性H(ω)设计成:
●理想低通特性。特点:频谱窄,能达到理论上的极限传输速率
发 ak
bk

Tb
相加 ck 模2判决
收 ak
Tb
抽样脉冲
(b)实际组成框图
预编码
相关编码
(a)
发 ak

bk
相加
Tb
发送 滤波
信道
(b)
信息判决
ck
接收
模2 收
滤波
判 决 ak
抽样脉冲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6.3 一般形式的部分响应系统 上述讨论可以推广到一般的部分响应系统中去。 一般地
g(t)
R1S
a
Tb
t
R2 Sa Tb
(t
Tb )
RN
S
a
Tb
t
(N
1)Tb
这是N个相继间隔Tb的Sa(x)波形之和,其中Rm(m=1,2…,N) 为N个冲激响应波形的加权系数,其取值可为正、负整数 (包括取0值)。如前面所讨论的例子,是R1=R2=1、其余 Rm为0时的特殊情况。 目前常见的部分响应波形有五类,分别命名为Ⅰ、Ⅱ、Ⅲ、
周知:Sa(x)波形具有理想矩形频谱。现将两个时间上相隔一个 码元Tb的Sa(x)波形相加,则得
Sa[
Tb
(
t
Tb 2
) ]
Tb
g(t)
4/
g(t) Sa[ (t Tb )] Sa[ (t Tb )]
Tb
2
Tb
2
1
Sa[
Tb
(t
Tb 2
)]
经简化:
0
Tb Tb
t
g(t)
4
cos(t
上述整个过程不需要预先知道ak-1 ,故不存在错误传播现象。
小结: bk ak bk1
(5.6.7)--预编码
ck bk bk 1 (5.6.9)--相关编码
ak ck mod2 (5.6.10) --模2判决
上述处理过程可概括为“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过程。
组成框图: (a)原理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