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
• 为反击诗集所遭攻击时写的序言以及再版时华兹 华斯写的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 言,在某种意义上比诗歌本身更为重要。 • 在《序言》里,华兹华斯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 • • •
一 二 三 四
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关于诗歌的形式问题 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对诗人的特殊才能做了解释。即诗人
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 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一 生平与创作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1770 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 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1787年 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 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瓦隆恋爱, 生有一女。与骚塞、柯勒律治并称为”湖 畔三诗人“。1843年,华兹华斯被授予 “桂冠诗人”称号。
• 《丁登寺赋》是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次大展示。 • (1)全诗一气呵成,流畅而又幽婉,无一点古典主义的 斧凿之痕。语言朴实自然,口语化的风格得到了集中体现。 • (2) 感情真挚自然。诗人敏锐的感觉与真挚的情感从娓 娓动听的诗句中自然流出。 • (3) 艺术形象感人。诗人出色的观察力使日常小事 • 和平凡景物化作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 (4)韵律轻盈活泼而具有流动感,突破了当时统治诗坛 的整齐、刻板的英雄双韵体。
• 总而言之,《抒情歌谣集》在理论上提出 了新的观点,在创作是显示了新的诗风格。 可以说,华兹华斯仅凭这宣告英国文学史 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 的名字也足以永垂英国文学史册。
写于早春的诗句
•
我躺卧在树林之中, 听着融谐的千万声音, 闲适的情绪,愉快的思想, 却带来了忧心忡忡。 那充斥我身的人类灵魂 在大自然的神作下通往灵光, 让我的心悲伤地想起 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同类的。
鉴赏
• 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春三月风景画,樱花,绿 荫、树林、嫩枝、轻快的风还有鸟儿,无一不使诗人敏感 的心愉悦迷醉。这些春的精灵也在春光里悠游从容。“我 坚绝相信每一枝花朵,都在它所呼吸的空气里尽情享受”。 可在这一片融谐的自然风光中,诗人却也“忧心忡忡”, 他想到了人对自己同类—大自然的忘却。在物欲横流的尘 世中穿梭太久,人会渐渐忘却大自然,忘却外面的天空, 以致迷失了自我。质朴清丽、行云流水的诗节不乏纤巧和 细腻,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敏感感受和 爱怜之情,“人把自己的同类变成了什么”,在结尾处华 兹华斯发出无奈的叹息和殷切的希望:人不应该忘却自然, 忘却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 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诗 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 其是诗歌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 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 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 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 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 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 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 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 风。
创作分期
• 早期创作阶段:1795年之前
• 《黄昏信步》 • 《景物素描》 • 诗中认为法国革命为人间带来自由,使自 然生色增辉。
• 中期创作阶段:1795--1807
• 1795年与柯勒律治的交往标志着华兹华斯中期创 作阶段的开始。 • 1798年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 和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兹华斯所写的序言揭 开了英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浪漫主义时 代。 • 1798-1799年,写下《采干果》、《露丝》和 《露西》等组诗,开始创作长诗《序曲》。
• 《坎伯兰的老乞丐》 以一个老乞丐入诗。 表达了他对哪怕是最低贱的生命的同情和 尊重。 • 《我们共七个》在诗歌语言方面进行革新 • 《艾丽丝.费尔》 • 《写于早春的诗句》仅仅24行,却强烈地 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敏感感 受和爱怜之情。
• 《丁登寺赋》,华兹华斯抒情诗的杰作。诗人抒 写他在一个古寺废墟上的深刻感受。诗歌描写了 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灵感时的状态,并用神秘主义 解释了大自然安慰人类灵魂的奇异功能:自然界 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是同整个宇 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喧闹的都市使诗人感到 孤寂无聊,唯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得到安 宁,得到人生的启迪。曲折伤感地表达了他对当 时污浊肮脏的社会风尚的不满与厌恶。
比一般人更具有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概而言之,华兹华斯在《序言》中提出的 关于诗歌题材和诗歌语言的问题,实际上 就是文学内容与形式问题,而他对情感和 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的强调,则是对传 统古典主义理性原则的直接挑战。所有这 些,在当时都具有开拓性质,不仅直接推 动了英国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发展,而且还 在西方文学史上产成了深远影响。
• 与同时代的其他英国诗人相比,华兹华斯最乐于 也最擅长描写大自然,写人的悲苦与欢乐。 • 华兹华斯诗歌的具体特点 • 语言极度纯粹 • 思想感情明智而强烈 • 每个诗行、诗节都极有独到之处又有力量 • 忠于自然界中的形象 • 沉思中包含同情,思想里带有感伤 • 想象力丰富
华兹华斯的诗风
• 不尚奇幻,以其宁静的沉思和富于想象力 的风格写得真挚自然,亲切质朴,既注重 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从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开掘感情宝藏,以取得新鲜 感和奇特的效果。
• 鸟儿在我四周蹦跳雀跃, 它们的心意我可无从捉摸—— 但即便是它们细微的动作, 也好象是一种战栗的欢乐。 嫩枝萌芽伸展如扇, 要捕捉那轻快的微风, 我只能想到,尽我之所能, 在那里也有欢乐。 如果这种信念来自天启, 如果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圣安排, 我怎会没有理由悲叹 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同类的?
•
穿过樱草花丛,在那绿荫之中, 长春花遍及四周有如花环, 我坚决相信每一枝花朵 都在它所呼吸的空气里尽情享 受。
• • • • •
1802-1807年是华兹华斯创作颇丰的时期。 《孤独的收割者》 《不朽者》 《序曲》 《序曲》共十四章,描写童年和日常生活,重在 回忆,总结他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 • 《快乐的战士》 • 《决心与自由》
• 后期创作阶段:1807年之后
• 华兹华斯后期佳作不多,1835年之后几乎 不再发表任何作品。值得一提的作品是他 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雷阿德迈亚》和 《戴翁》。 • 与华兹华斯后期创作灵感日益枯竭形成鲜 明对照的是,他晚年声誉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