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途径/作用方式/来源
由于工业现场的工作境往往十分恶劣,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到测控系统的精度,使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系统运行混乱或发生故障,进而造成生产事故。
1、抗干扰概述由于工业现场的工作境往往十分恶劣,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到测控系统的精度,使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系统运行混乱或发生故障,进而造成生产事故。
干扰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它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控制系统,且其作用程度及引起的后果与干扰的性质及干扰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抗干扰技术就是要分清干扰的来源,探索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措施,以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干扰的概念干扰使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产生干扰信号的原因称为干扰源。
干扰源通过传播途径影响的器件或系统称为干扰对象。
干扰源、传播途径和干扰对象构成了干扰系统的三个因素。
抗干扰技术就是通过对这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采取措施来实现的。
为了有效的抑制和消除干扰,首先要分清干扰的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干扰的作用方式。
3、干扰的来源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错综复杂。
总体上,按照来源,干扰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与系统所在环境和使用条件有关,与系统内部结构无关。
内部干扰则由系统结构布局、制造工艺等引入。
外部干扰:与系统结构无关,是由使用条件和外部环境决定的。
外部干扰主要有:天电干扰,如雷电或大气电离作用引起的干扰电波;天体干扰,如太阳或其它星球辐射的电磁波;周围电气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干扰;电源的工频干扰;气象条件引起的干扰,如湿度、温度等;地磁场干扰;火花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等产生的电磁波等。
内部干扰:是由系统的结构布局、线路设计、元器件性质变化和漂移等原因造成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