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72课时

1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72课时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张金城主编2006-01版)2007-122009-2010学年第2学期72课时,18周,4课时/周(201002-201007)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相互关系(P2)1.2信息9个特性(P3-5)1.3信息的生命周期(P6)1.4信息系统的香农模型(P7)1.5系统的定义(P10)1.6系统的三要素(P11)1.7系统的五大特征(P12-13)1.8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P16)1.9的定义(P22)1.10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3)1.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P2529)1.12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大生命周期(P3031)1.13一个企业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三层子系统构成事务处理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六大开发原则(P36—37)2.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两大开发策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P39)2.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与其比较(P4045)2.4 面向对象法中的对象的特性有抽象性、封状性、继承性、多态性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3.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兰模型的意义(P54)3.2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P55)3.3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特点(P56)3.4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P57-58)3.5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概念和步骤(P59)3.6 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定义、工作步骤(P60)3.7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定义数据类的方法工具实体法、企业过程法(P61-62)3.8企业系统规划法( )的方法工具C矩阵的作用,C矩阵反映了企业过程与其数据类之间的关系(P62-63)3.9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企业重组()的关系(P6465)3.10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的内容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战略计划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4.1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管理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P8891)4.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管理可行性(P7374)4.3 数据流图的四个基本元素—数据流、文件、加工、数据流源点和终点(P78)4.4 数据流图的分层画法(P8284)4.5 数据字典的四种条目数据项、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P8586) 4.6 数据字典的加工算法的描述工具结构式语言、判定表、判定树,与其互换(P8687)※要会案例分析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5.1 系统设计的原则(P9395)5.2 模块的定义(P96)5.3 模块的三大基本属性功能、逻辑、状态(P96)5.4 模块的聚合的定义、聚合的7中形式与其聚合度的高低(P99101)5.5模块的耦合的定义、耦合的3中形式与其耦合度的高低(P101) 5.6 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结构的图画法(P9599)5.7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分组码、助记码、区间码、密码(P102103) 5.8 文件的分类(P105106)5.9 数据库的设计分为3步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5.10 系统结构图中,模块间的调用关系顺序、选择、重复循环5.11 模块设计的原则高聚合度,低耦合度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维护、评价6.1 什么是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P112)6.2 系统的调试种类有哪几种程序调试、模块级分调、系统总调、性能测试(P120122)6.3系统的转换方式有哪几种直接转换、平行运行、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P122123)6.4 系统维护的4大内容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数据文件维护、编码维护、硬件维护(P124125) 6.5 系统管理的5大内容项目管理、运行管理、文档管理(P126131)6.6 系统评价的内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对系统开发过程的评价(P132)6.7 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初始成本、追加成本(P132)6.8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P132) 6.9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之一每个基本控制结构都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6.10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概念,与其区别教学目的与总的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管理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结合起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获得对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1、掌握的基本概念与其发展趋势;2、学习并掌握应用电子计算机对管理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3、熟知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4、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学习要求:熟悉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的分类,信息的特性;掌握信息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了解系统的特性,熟悉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学习内容:一、信息概述(一)信息的含义和分类1、按信息的特征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3、按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4、按照管理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作业(执行)级信息(二)信息的特性1、真伪性6、可存储性2、层次性7、可传输性3、时效性8、价值性4、共享性9、动态性5、可加工性(三)信息的生命周期1、信息的传输2、信息的加工处理3、信息的存储4、信息的收集5、信息的维护6、信息使用二、系统概念(一)系统的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2、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二)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层次性4、相关性5、环境适应性(三)系统的基本观点1、树立系统的整体观2、系统是可分层的,即系统是可分解的3、系统是动态的、发展的三、信息系统(一)信息系统的定义(二)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1、集中式2、分散——集中式3、分布式(三)信息系统的发展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4、办公自动化系统5、群体决策支持系统6、专家系统7、智能决策支持系统8、总裁信息系统9、战略信息系统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四)信息系统与管理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5、管理科学化与发展信息系统的关系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学习要求:在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多种定义的基础上懂得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掌握信息系统的分类;熟知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物理结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与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和条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知道、等概念。

学习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概念1、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够提供过去、现在和将来预期信息的方法;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控制、计划和决策模型,以与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3、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人机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1、从技术的深化程度上,可分为、、、。

2、从提供信息的层次上,可分为、、。

3、从组织的职能角度,可分为市场信息系统、生产或服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4、从服务的组织对象上,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信息系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一)的概念结构(二)的功能结构1、市场销售子系统2、生产管理子系统3、物资供应子系统4、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5、财务会计子系统6、信息管理子系统7、高层管理子系统(三)的软件结构(四)的硬件结构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概念(一)开发的任务和特点1、技术手段复杂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3、质量要求高4、环境复杂多变(二)开发的基础和条件1、领导重视2、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3、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4、建立一支开发应用队伍5、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6、具备一定的资金能力(三)开发的原则1、完整性2、相关性3、适应性4、可靠性5、经济性(四)的开发方式1、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3、联合开发4、购买现成的软件(五)开发的计划和控制1、资源保证2、进度计划与控制3、审核批准五、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4系统实现5系统运行与维护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常用的管理方法1、系统与工作原理2、第三章的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学习要求:熟知诺兰阶段模型六阶段的特点,并能用它分析具体信息系统开发单位所处的开发阶段;领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熟知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与其组织工作的内容;能阐述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了解企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概念和工作步骤;掌握矩阵划分系统的方法;能分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开发策略的优缺点;能扼要阐述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开发方法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学习要点:一、发展的诺兰模型第一现阶段是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从很不了解到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随着初期尝试的成功,计算机的应用开始蔓延到企业大多数部门,大量的手工数据处理转向计算机处理,提高了效率。

第三个阶段,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使财务支出大幅度增加。

第四阶段是集成阶段。

第五阶段,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以计算机等为技术手段的有效的数据管理水平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功能进一步完善。

第六个阶段是成熟阶段,面向整个管理层次,从组织的事务处理到高层的管理与决策都能提供支持。

二、战略规划(一)、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步骤内容:1、确定的总目标2、确定总体结构3、对现行信息系统状况的了解4、对相关信息技术的预测5、的近期计划步骤:1、规划基本问题的确定。

2、收集相关信息3、现存状态的评价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战略目标6、明确总体方案7、提出系统开发方案8、制定项目实施计划9、形成战略规划(二)、战略规划的特点1、战略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规划,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存在许多不可预测性,因而结构化程度较低。

相关主题